如何通过小表情和小动作,读懂他人内心?
今天,我们来解决一个问题:
如何通过小表情和小动作,读懂他人内心?
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就专门告诉你怎么看——
《微反应》
作者:姜振宇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1. 说到观察表情和动作,很多人都能说上一些方法,但很多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而这本书的作者、国内著名测谎专家姜振宇,则是在5年研究、一万多条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把观察到的微反应进行了总结和分类,远比其他方法科学、可靠。而且,他还用一些常见的生活案例进行了佐证,让你能看得清晰明了。
2. 微反应,是指人在面对外界刺激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微小表情、呼吸和肢体语言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小表情、小动作都可以真实反应人的内心想法。如果一个人“演技好”,又没有意外的刺激时,即使是一些很微小的表情,也都可能是“演”出来的。只有出现刺激源时,比如突然看到恋人、讨厌的东西,不自控的微反应才值得我们观察。
下面,就为你详解一些常见心态的微反应。
3. 害怕
害怕会让人的整体状态“冻结”,原本的动作频率降低、幅度缩小,甚至完全静止,整个人有收缩的趋势。你可以观察三个方面:
① 表情。会呈现出惊讶的样子,眉毛挑高,眼睛睁大,嘴巴微张。有些人的表情幅度或许不会这么明显,可能眉毛嘴巴都不动,但眼睛一定会比平时睁大。
② 呼吸。会不自觉地放慢,甚至短暂地屏住几秒。
③ 肢体。会出现手脚约束的动作,比如,把双手拉住放在身前、身后,或者裤兜里。坐下时,两腿膝盖、脚腕完全并拢,腿不往前伸而是弯曲往后收,或者别在椅子腿后;站立时,双腿并拢紧绷,而非随意地叉开。
4. 喜欢
喜欢,可以是指对事物,也可以指对人:对某一个事物感兴趣、不反感,和对某个人很依恋、亲近。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① 趋近。人会自发地向感兴趣的事物靠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径直走向感兴趣的事物。在不便移动,必须站定或坐下时,也会不自觉地倾斜、转动身体,调整目光来正面朝向感兴趣的事物,以此获取更多信息。
② 距离。主要是指人和人之间,平常的社交距离大约在1-3米,当距离近到0-46厘米时,说明双方内心十分亲近,关系非常密切,比如亲人、恋人等等。
③ 拥抱。这是典型的表达喜欢的动作。真诚的拥抱,双方上身正面完全贴在一起,手不是轻搭着或轻拍对方,而是搂住对方用力向自己收紧;而礼节性和违心的拥抱,双方内心不太亲近,只有肩部和头部靠近,胸部以下并不接触,手臂也只是轻轻搭在对方肩膀,不用力。
5. 得意
当人感到得意时,会非常希望自己获得更多的关注,于是会出现一些本来没有必要的小动作,而且自己也不会察觉到:
① 头部轻晃。尤其是听到别人的认同和夸奖时,不是简单的点头或摇头,而是左右倾斜的钟摆式晃动,幅度很小,频率很高,而且只持续大约1秒。
② 手指轮敲。一只手的四根或五根手指,依次抬起、轻落在桌面。有的人手指抬起后会有短时间的翘起和停留,然后轮流落下。
③ 直腿晃脚。这并不是一般的抖腿,而是双腿自然伸直、脚踝上下交叠时,轻轻以脚踝为轴,晃动脚掌,表示十分放松。
6. 厌恶
厌恶包括看到生理上讨厌的事物,比如血腥、肮脏的画面,和因为无聊而产生的厌烦,以及因为不愿正面回应某个事物的情况。这种情绪会驱使人本能地想逃跑,虽然很多场合无法离开,但身体各方面会自然做出逃离的准备动作。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① 眼神飘忽不定。不长时间注视刺激源,比如人在撒谎时,会有一瞬间,眼神飞速地左瞥或右瞥,就是不愿正面应对。
② 头部的转移。比如聊天时,一方忽然把头转向一边,一会儿再转回来,保持微笑,一会儿又继续转开,说明内心不感兴趣,对谈话感到厌烦。
③ 腿部做出逃离动作。在坐姿时,会收起二郎腿,而把双脚一前一后摆好,甚至双手突然撑住扶手,这些都是下意识为了能更快地离开。站立时,双脚不会同时面向让他感到威胁的方向,或者也把脚调整成一前一后。
7. 焦虑
人在受到批评、压力时,会感到焦虑、慌张,于是就会借由一些小动作来寻求身体上的安慰,以此缓解内心的不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 视线安慰。目光从刺激源转向让自己熟悉、感到安全的事物上。比如一个人要上台做演讲,内心紧张,会看向台下熟悉的亲友寻求支持。
② 口唇安慰。人感到紧张时,有些动作可以通过身体来“告知”神经系统“不要怕,我在吃东西”,而从缓解焦虑。比如大口喝水、咬铅笔、舔嘴唇,以及吸烟等等。
③ 皮肤安慰。也就是用手抚摸自己一些神经敏感的区域,获得安全感。比如,在淡定说话时,出现偶尔挠头、搓脖子、搓手、反复交错手指、抚摸手背,以及在发型不乱时整理头发等。
8. 服从
在面对权威或他人意见时,一些具体部位的小反应,可以帮我们判断一个人内心是不是真心服从。你可以观察两个部位:
① 下巴低下。如果下巴抬高,头向后仰地看别人,代表着对自己的满意、骄傲,和对他人的不屑和傲慢。如果出现不经意的低头,则代表内心是真的服从。
② 上背部略微弯曲。如果一个人在低头时,上背部依旧挺直,说明心里没有完全认同,是礼节性的同意或表面服从。如果在低头时背部也略微弯曲,甚至身体其他部分也表现出向地面弯曲的状态,说明没有反抗的心态。反过来,如果是我们自己要诚恳地道歉或表示服从,也需要适当弯曲一些背部。
9. 防御
当人一旦受到挑战或侵犯,会引起强烈的警觉,希望维护自我的空间,和控制整个局面。这个心态,可能出现以下的某些动作:
① 手臂倾向于保护自己。面对外界刺激,将手臂直直伸出、挥动来阻挡,或者将手臂交叉,抱在胸前呈现自我保护的样子。或者是在坐姿时,双手拢住膝盖,呈现出抱住双腿的收缩姿态。
② 耸肩。耸肩往往会和摊手同时出现,表明“我很弱,没有武器,不要攻击我”。
③ 腿部张开。平时人会自然地采取舒适姿势站立,但在防御时则有可能叉开双脚,本能地占据更多的空间,向别人表明“这里是我的领地”,来保证自己不受过多的侵扰。
10. 愤怒
愤怒是很强烈的情绪,让人随时准备攻击,因此出现的微反应也最难隐藏和伪装。可以通过几个动作,判断一个人是否愤怒:
① 咬牙切齿。一种是上下牙互相摩擦,一种是在说话的停顿间,用力咬合。
② 双手握拳,或手指用力指向某个方向。比如在克林顿回应丑闻时,右手食指多次用力指向前下方,其实就是攻击动作的变形,表达了恼羞成怒的心态。
③ 叉腰。这是想把自己的形象变得更有威慑性。但是,叉腰的姿势并不方便发动进攻,如果一个人生气时只叉腰,说明虽然愤怒,但潜意识里并不想真动手扩大冲突。
让我们对《微反应》的作者姜振宇,出版方长江文艺出版社,说一声感谢!
最后,与你分享金句:
微反应不是普通的读心术,而是一门察言观色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