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西方文化主动,中国文化主静;西方文化偏刚,中国文化偏柔。但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专家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这个现象说明 中国文化具有明显的刚与柔两方面的特征,甚至阳刚与阴柔两方面难分轩轾。
《尚书》和《诗经》是中华文化源头的两部名著,充满了勤勉稳健、勇猛深沉的进取气。 可见,我们文化史的源头是充满着一股阳刚进取之气的。
随着历史的继续前行,老子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番风景。老子发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背阴和向阳,正是阴阳刚柔的冲突与交流,才形成了世界均衡和谐的状态。老子认为,阴柔之物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刚强之物。可见。老子的思想是一种贵阴、贵柔的思想。但他骨子里是刚的,他敢于逆向思维,有非凡的勇气。
孔子一生对学问孜孜以求,不放过一切学习机会,性格更是刚毅勇敢。但就是这么一个充满刚毅之气的勇者,他的基本思想竟然是以阴柔为主的“仁”,即“厚德载物”。
因此,中国文化的两大巨人,一个是外柔而内刚,一个是外刚而内柔。 老子思想似乎是对周文化的反拨,而孔子思想似乎是对老子思想的反拨。
文化似乎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反拨中前行的。《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 可以认为是对老子孔子思想的吸收与整理的结果,他继承了周代积极进取的阳刚精神,继承了老子的辩证思维和阴柔阳刚思想,并吸收了孔子外刚内柔的思想与精神,对阴柔阳刚问题做了更多的明确阐释,将阴柔阳刚并济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智齿刚柔并联的中华文化品格基本形成。
文化就是在刚柔的反驳中不断前行的。虽难以说清中国文化,到底是以刚为主还是以柔为主,但我们可以学习其中刚柔并济的精神,造就和谐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