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从《大学》里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到《尚书》中的“宏于天,若德。”德,这一个字就镶嵌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里。
纵横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德”是很重要的,换句话说中华文明能发展的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德”的功劳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君主来说:“德”是治国的第一位,“民为邦本”和“敬天为民”一直流传于周朝统治者的思想中,像周文王一样穿和老百姓一样的衣服,同老百姓一同耕地。所谓德政就是如此,就是以亲民惠民。
对于官员来说,在战国时期的德行已经远远赶不上春秋时期了,我们不仅能在《左传》中看到很多违背德行的案例,更能在当代统治者中看到德行的丧失。这无异于是对当时的思想家和有作为的人一个大大的难题:战国时期还能恢复像春秋时期那时候的德政礼政吗?这时候著名思想家孔子对此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做人以德为先和为政以德。而在这为政以德中又包含着两个方面:正人先正已和对百姓的教化。其中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正人先正已,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要做好表率,警惕自己的一言一行。
“德”作为一种民族品质,“厚德载物”作为一种民族精神,都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立德”也成为了很多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新时代青年更应如此,我们需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建设祖国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