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书评
买此书,全凭广告中说此书与《万历十五年》一般牛。
黄仁宇老师好歹也是中国人,用大局观,让国人重新来看历史,自是多少可以欣慰。可是《叫魂》的作者那是外国人,用英语写的写中国历史,让我们好是汗颜。但是人家是大家,我们之小辈自是没有汗颜的任何分量,只好替所谓的大家汗颜吧。书不是很厚,以小说般流水叙事,将故事再次还原,然又从中西官僚体制作出对比,整本书读起来趣味性十足,又如福尔摩斯探般的剥茧抽丝明了。让我等从《戏说乾隆》的电视机中惊醒,不再去陶醉和向往所谓的康乾盛世。让我等从《铁齿钢牙纪晓岚》诙谐欢笑中冷静,不再去嬉笑和珅的贪婪,不再去神往纪晓岚的幽默。将这段历史真实的展现在我的面前,看到了一个清晰的年代,将底层人的贪婪,势利展现的淋漓尽致。将官员的奴性心里和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述说的活灵活现。将弘历的恐惧和不满,跃于纸面。这才是历史,这才是人心。
关于这些问题,豆瓣上,知乎上,都有非常清晰的解释,我在这里就不再啰嗦。借用所谓的大局观,在这里就来说一说本书里一个不大不小的故事。
满族男子为何不留刘海儿?
这样说似乎不太专业,准确的说应该是满族男子为何剃发垂辫?
按照孔飞力先生的考证:满族男子究竟自何时开始采纳其特有的前额削发、后面留辫发式,尚不得而知。推想起来,这是一个需在马背上作战的民族为方便起见而采用的发式,以便在射击时不致让前面的头发挡住视线。
孔先生的考证基本上说明了为何剃发垂辫?需要补充的还有一点是马背上作战,经常会受伤,没有头发会好医治。
以上两点的考证是从战争和实用的角度来得出结论。有其非常的有力的论点。
只解释了剃发,没有解释为何垂辫?满族的发式,应是从先民的古俗中沿袭而来的,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与满族人信奉的萨满教有一定的关系。萨满一词在中国的历史中很少提及,一般都成为巫。萨满一词源自西伯利亚满洲-通古斯族语的saman,经由俄语而成英语之shaman,shaman指从事萨满技术的萨满师。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塔尔、朝鲜、以及大和等民族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萨满教信仰活动。
萨满教萨满教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论。对万物都非常虔诚的尊崇,对于祖上和上天给予自己的身体当然也要同样爱惜。其实满族人的垂辫与汉人的蓄发有相近的地方,汉人不剃发的缘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无论是哪个民族在对待神灵和父母上,都有着一致的原则。
我们现在看到清宫戏看到的这种发式,其实是到了清朝后期才出现的发式。满清发式从明代到清末是一直变化的。用个形象的比喻前期是鼠尾式,中期是蛇尾式,后期是牛尾式。
按照历史资料来来看,发式发展大概是这样的进程:
1、入关前,满族男人的大部分头发被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称作鼠尾式。
2、清初时期以剃发为治国之策,自辽东地区广大汉族民众的反抗,至清入关后的无数次反剃发斗争中,而此时的蓄发部位已悄然无声地逐步由脑後移到了头顶,但仍可称为鼠尾式。
3、清代中叶,经过清初大屠杀以後,发式约自嘉庆初年起有所变化。头顶著发的部位虽没有改变,但蓄发面积和数量明显增加,称作蛇尾式。
4、清代后期,即嘉庆以后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称作牛尾式。然有些人解释说满族男子辫子的意思是为了方便在野外休息,以辫为枕,显然是错误的。
现在拍的清宫戏,不论是多尔衮时期,还是弘历时期,还是溥仪时期,一律的牛尾辫。很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要是按照历史事实来拍的话,当观众看着顶着鼠尾发式的乾隆爷是否还会那样的风流倜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