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去写下来。
为什么读书就要做笔记?
第一,会让你保持清醒
第二阅读是一种思考,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用写的
第三,一个人如果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嘴巴表达不出来,通常是他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第四,将你的感想写出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学生必须向自己提出问题,也必须向老师提出问题,一旦了解老师的说法后,还要跟老师学会争辩。
同样的,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同或不同的点观点。
做笔记的的方法:
1,在主要的重点画线
2,在很重要的重点画两条线
3,对于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在空白处,做星点。或者夹上书签。
4,作者某个论点重要陈述,用顺序编号。
5,对于书中其他部分也有相同的观点,或相关的要点,在空白处记下页码,方便比较或参考。
6,将关键词或句子圈出来。
7,在空白处,写上细节的笔记。记录全书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
图书的空白页,最好用来记录你的思想,读完一本书后,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索引,在翻到前面,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试着将整本书的整体框架写出来,列举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的秩序,这个大纲是测量你是否了解这本书。
其实,这篇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就是要你做笔记,告诉你笔记的方法,只有做完笔记以后,你才能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然后在书的前面,把这本书的结构,大纲给写下来。
在检视阅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书?
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第三,作者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体的理解?
重要的是做这些笔记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全书的架构。我们称之为结构笔记。
怎样才能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拥有自己的观点呢?
分析阅读中的笔记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当你读的越深越广时,便会出现自己的观点。
概念笔记与结构笔记不同的点。
当你同时读好几本书做主题阅读,阅读许多不同的书,你要做的笔记就是概念性的笔记。
当你同时读几本相同主题书籍专业阅读者来说,就是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需要许多作者共同参与,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辩证笔记。
培养阅读的习惯: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在养成习惯之前,最大的的差异在于阅读能力与速度的不同。经过练习以后,同一件事情要比刚开始好很多。这就是孰能生巧。一开始你做不好的事情,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像是自然天生一样,你好像生来就会做这样的事情,就跟你走路吃饭一样自然。
在许多规则中养成一个习惯:
阅读要像滑雪一样,学会每一个单一动作,熟练每一个,最后忘记单一动作,把所有的动作连接起来。
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每一个分开的步骤都需你全神贯注的去做。这是学习复杂技巧的基本知识,仅仅是为了让读者知道怎样学习。希望你能回想一下过去的学习经验,一旦学会了如何阅读,你的阅读技巧会越来越好。
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在前六章里讲了,阅读的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以及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前六章里让读者阅读了解基本的阅读层次以后,把检视阅读与分析阅读为界限分开,作者很贴心的讲了想要形成一种阅读习惯的艰辛,同时也介绍了关于对于新手来讲,怎样能够快速理解一本书,理解到什么层度,以及阅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