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开始进入故事节奏:
先是写雪天金莲勾搭武松未遂,武松接着要出长差,临行前摆酒叮嘱大哥三项注意八大纪律;
某日金莲收帘子的时候,不巧打到楼下路人,由此邂逅西门庆,结果给隔壁王婆说和机会。
关键词(意象)有:金、雪与残酒、帘、茶。让我们一一来解读。
第二回:俏潘娘帘下勾情 老王婆茶坊说技
“金”天妙喻:更励志
我们先看第一个意象“金”——
金其实在第一回已经出现了,在潘金莲感叹处:
“奴真金子埋在土里,他是块高号铜,怎与俺金色比!他本是块顽石,有甚福抱着我羊脂玉体!……奴是块金砖,怎比泥土基!”
作者接着也感慨了一声,算是对金莲的声援:自古佳人才子相配着的少,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
这里,请容许我科普一下下:
黄金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在人类的意念中,没有什么东西比黄金更能体现纯洁与神圣。
从古埃及的金权杖到中国的三星堆金面罩,从皇帝的宝冠到普通人的首饰,黄金已经成为一种跨越种族、文化,甚至是统治世界的另一种物质。
原来,黄金,是高贵的代名词。权力的护身符。
是故在中国古代的男权社会里,黄金之喻都和男子紧密相关,顶多涉及美景,而和女子(美女)无缘:
最出名的莫过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是古代人向往的最高生活境界,带着强烈的性别色彩与主张。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直!男!癌!
纵然不得志,那也是“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李白《经离乱后》),要不,就是“梦冷黄金屋”(宋蒋捷)。
历代写男儿气,有所谓男儿膝下有黄金;写男儿勇,有所谓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王昌龄作);写男儿志,有所谓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作)。
一时间,黄金成了男性的专利,专属名词。
而吹落黄花满地金(王安石)这一千古名句,则是写男儿的独具慧眼,对季节对秋菊之洞察。
黄金在古代,顶多也就和女性的装饰品有点关系,而女性装饰,正是为了取悦男性。不过是直男癌的延伸:所谓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
即使是饰品,也首先是跟男子牵扯:所谓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宋方壶)
甚至,连杰出的女诗人,都只敢将黄金比作花树: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李清照这首《摊破浣溪沙》,宁可将桂花比作黄金。
对黄金最奇特的想象,还要数李贺的《苦昼短》: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但李贺的想象,也仅限于长生不老:直接把黄金当做成仙的食物。
最进步的当属白居易,将黄金比作爱情。尽管只是帝王家的爱情——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长恨歌》)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金钗劈开黄金,钿盒分了宝钿。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
诗人不惜劈开黄金来祝福李杨二人,可谓最高级别礼赞,但是否也跟主角是皇家人物有关呢?
故佳人比作黄金,且是自比,应是破题儿头一遭!
佳人,女人,人类生命与美的缔造者,为何不能比作黄金?
反过来看,千百年来,这么多才华横溢的诗人,有将佳人比作花的,有比作云的,比作水的(红颜祸水),就是没有比作黄金(金块),何况是自拟!
金,比花有质感,比云有手感,比水?有安全感。更重要的是,比以上三者,都有价值。
仅冲着这一点,金莲了不起!
且,彼时她只是个穷苦的武大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1],并非男儿的励志专利!
何况名叫金莲,大家更注重的是莲(小脚,当时代表着色相),金莲自己却更看重的是金(财富,从来象征着价值)!
白玉莲死了就死了,潘金莲还在!
出身寒门,她从小就给母亲卖完东家卖西家,但多年大户人家的生活,无疑大大提升了金莲的见识与视野。而晚明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黄金已经在市面上流通。这里,我们不妨中外对照一下:英国设立金本位[2]的金融制度时间,大概就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最后那几年。
[1] 王勃《滕王阁序》。
[2] 英国银本位制度在1377年被复本位制度所取代。在复本位制度底下,货币的后盾除了白银以外,也同时采用黄金作为通货的本位。在复本位制度沿用了数年之后,英国皇室又决定用金本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