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感悟(二十四)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书中译文:哀公问:“您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答:“有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拿无辜的人撒气,不重复犯同样的错。但很不幸,他短命死了。所以现在没有了,我没听说过有谁还那么好学。”
我的感悟:
这段话出自《论语》“雍也篇”第三章,里面有句名言:“不迁怒,不贰过。”挂在我们学校每班的教室里。
孔子年老,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鲁国,只可惜他最器重的学生颜回年纪轻轻病死了,他悲痛欲绝:“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说:“哎呀!这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呀!这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呀!”
在孔子经常怀念颜渊的日子里,不当家的鲁哀公找孔子聊天,问孔子:您的弟子当中,谁最好学?一句话勾起了孔子的哀伤,回答: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这里的“不迁怒”是说一个人犯了错,或受了气,不要拿无辜的人撒气,把错误推到别人头上,迁怒于别人。如果甩锅给别人或者找个人撒撒气,很有可能会陷入到“踢猫效应”的糟糕循环之中,负面情绪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
昨天市局来我校检查卫生,学校要求无烟校园,严禁师生抽烟,为此,大烟民小曹老师一个上午都没敢抽烟。他告诉我,因为不能吸烟,搞得他心烦意乱,进教室揍了两个犯错的学生,又扔了三个违纪学生的书。这就是迁怒。好多家长下班后打不认真写作业的孩子,也是因为在外面受了气而迁怒于孩子。更有甚者,因为夫妻吵架,丈夫摔门而出,妻子无气可撒,就拿孩子当出气筒,用打孩子来解气。这也是迁怒。
好多时候,迁怒的结果是小烦恼带来大麻烦,孩子更逆反。
不迁怒,就是要从自身上去找原因,学会平息自己的不良情绪,中断负面情绪。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能力。一个“不迁怒”的人,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在合适的地方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就会处理好和周围人的关系。在家不迁怒,家庭和睦;在单位不迁怒,同事和谐;在社会上不迁怒,环境祥和。这样就能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生活会更加美好和幸福。
“不贰过”就是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樊登老师说,一个人只有不迁怒,才能不贰过。
不是谁都做到不贰过的。有的人会二过、三过、九过十过的犯,其原因就是不敢面对自己的过错,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对。考试考砸了,会说都怨某某某上课好和我说话,影响我听课;生意赔本了,会说我旁边的同行不地道,老抢我生意;在单位得不到升迁,会说领导眼瞎,看不到我的能力……总有理由将责任推给外界,不从自身找原因,所以永远不进步,永远在同一个坑里面摔跟头。
子曰: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只有“反求诸己”,学会反思,才能少犯错或者不重复犯错。颜回就是因为做到了不迁怒他人,才不贰过的,所以被老师多次表扬。
我们都会犯错,都会有负面情绪,但我们若向颜回学习,敢于直面自己的过错,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改变自己,也是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的。这不也能成为一个“好学”之人吗?
后来孔子又说“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说没有了,没有了,再也没有颜回那么好学的学生了。其实,在《论语》中,好学的学生还很多,子路、子贡、子夏、曾参等等,都非常好学,但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顔回属于乐学之人。孔子还表扬过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说颜回这孩子真是好,拿个破树叶子卷点饭吃,拿个破瓢舀水喝,住在贫民窟里边。所有的人见到都担心他这咋过呀,但是颜回照样很开心。所以孔子认为顔回是乐学,是为了提升自己、改变自己,是为了自己“不贰过”,所以遇到困难也“不迁怒”,这才是真正的好学之人。其他人则不过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罢了。
孔子原本想让颜回做自己的接班人,可惜颜回只活到三十一岁,孔子万分哀伤和惋惜。
但我却记住了“不迁怒,不贰过”,将这六个字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我的又一个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