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起因就在填报高考志愿上。那个年代,填志愿是在高考之前。
文君一心去北京读大学,她从小就想到远方去看一看,北京就是她心目中美好的远方。
至于专业,她毕竟还是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女孩,和其他女孩一样,对漂亮的衣服很感兴趣,姐姐上次给她买的裙子让她爱不释手,美了她好长一段时间。
综合考虑的结果,在填报志愿时,文君第一志愿填的是北京某学院服装设计专业。
老桂却想让女儿学金融,在老桂仅五年的学生生涯里,她靠直觉认为,学金融就是学挣钱,将来就能捧到“金饭碗”。
文君却对“挣钱”没有兴趣,她只想着“诗与远方”。老桂了解女儿倔强的性格,见道理说不通,只好来个简单粗暴的,她跑到学校,直接替女儿把志愿改成了山东某大学经济学院。
直至文君考完试后,老桂才硬着头皮告诉女儿,接着做好了迎候女儿“发疯”的准备。
没想到,文君只是不太高兴,并没有过激的行为。考完试后,难免心里七上八下,此时文君只惦记着高考分数,别的倒还来不及考虑。
老桂的心轻轻地放下了。高考成绩一出,老易和老桂都喜笑颜开。而文君这边,在大喜过后,却有一股失落渐渐浮上心头。
去祖国的首都北京上大学,一直是文君的梦想。现在自己的分数达到了,志愿却又填报错了!懊悔像一条小虫子,一点点地咬着文君的心。
不多久后,来自山东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翩然而至。老易和老桂如获至宝,喜不自胜。他们就喜欢孩子在家乡读书,大女儿文丽在遥远的南京上大学,小女儿可不能再放跑了。
这边正高兴着呢,那边一不留神,录取通知书让文君一撕两半——理智还没有完全丧失,没有撕成四半、八半!
老易气得浑身直颤,被老桂一个眼神制止住了。在文君的抽泣声中,老桂用胶水小心翼翼地把通知书粘合在一起,已放假回家的文丽在一旁帮着妈妈。
转眼9月份开学季到了,像两年前送文丽上大学那样,老易和老桂又大包小箱地送文君去济南上学了。
高考志愿这个小插曲带来的不愉快,也渐渐地随风而去,文君很快就融入到了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活中。
两年以后,文丽大学毕业,温顺的她听从父母安排回到了父母身边,在一家大型企业上班,过上了平和安稳的生活。文君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她斗志昂扬开始了新一轮的冲刺……
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老易和老桂开始在家周围的城市给文君找工作,山东某市的海关有了接收的意向。当老易和老桂把好消息告诉文君后,却被女儿告知——她准备考北京的研究生。
“我不想上班,就喜欢学习,一直这么学习下去,该多好啊!”文君说。
老桂掐指一算:女儿研究生毕业就26岁了,这多耽误婚姻大事啊!老易也火冒三丈:“就是考上了,也不供应了!”
文君打定自己的主意,天天抱着书本泡在图书馆里,在大多数同学都花前月下的时候,她却一头扎进了书海里。对于文君来说,她最好的年华里有书本相伴就够了,心里没有多少空间来盛放爱情。
当年那个立志当船长的男生一直给她写信,她却一封也没回。有一年放暑假回家,妈妈去车站接她,她远远地看见那个男生也在等候的人群里,她却与他擦肩而过假装没有看到。
好多年后,那个男生出差到文君所在的城市,还打听了她的单位地址去看望她。没有开始的爱情虽然遗憾,但那份美好却一直在心里。
老易和老桂虽然反对文君考研,还说了狠话,但当女儿真地收到来自首都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只有高兴、还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