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时间:3-5分钟
很多人不知道,教育,其实是一种表演。
只要你是教育者,你几乎必然会被受教育者的眼睛注视,并且很可能是长时间不分场合的注视,有多长呢?嗯……搞不好是一辈子吧。
因此,教育者的种种言行流露,几乎总是会被一些个体吸收,诠释,抽象,内化,并最终成为某些行为与思考的依据……感觉有些累吧?不过其实想想,在自然界里这其实也挺常见的不是么——幼体对成熟个体的观察与学习,对于自身乃至整个种群来说,都是有利且必要的。
并且如果你以为这里说的只是教师这个职业的话,那么我想你是误会了——即使不是教育从业者,只要你有小孩、或者以后会有小孩的话,你至少也要考虑如何教育你的孩子吧?
所以基本上人人都逃不掉在教育这件事情上成为一个表演者,不乐意?没关系,爱演不演,反正你乐不乐意都有观众看着呢……如果不好好演,把孩子教坏了(如果是教育从业者还可能把饭碗丢了),就自己兜着吧……
其实吧,很多人不愿意表演,甚至对表演这个想法很反感,背后的原因,多半是一个字——累!
例如,其实很多老师其实刚开始上课的一两年,一般都是热情饱满,神采飞扬,演的非常开心,真心的开心,甚至写逐字稿打磨整套表演流程也不觉得累,课堂效果很好,课下发微博朋友圈也都很正能量很鸡血,无数学子从中受到鼓舞……
但是一段时间过去,很多人都会有种慢慢演不动了的感觉,课堂流程虽然不见得差,但就是效果渐渐不如人意,主观上也越来越不想上课,没了激情,总觉得上课就是在卖身,甚至发一条正能量的朋友圈也感觉像是在出卖自己的灵魂……
同样的,很多父母教育孩子也是开头还有耐心,以身作则来示范,渐渐地就受不了了,还是直接发脾气来的爽快。
其实,问题不在表演这件事上。因为你看,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人物,其实也都是表演家啊,不是么?不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释迦牟尼、孔子等等,哪个不演?不演哪里有人看?哪里有人会知道他们?哪里有人听他们说话?哪里又会有人记录下他们的言语思想,让我们千百年后还能从中受益?所以你看,表演本身并不是坏事,它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货却烂在肚子无人知,才是真的悲哀。佛经中每当释迦牟尼要对弟子进行重要的教育时,都会用“开演”两个字来描述,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所以问题不在于表演,而是在于怎么演——为什么那些伟大的教育者可以孜孜不倦地演一辈子,而我们大多数人则是越演越累?
答案其实就一个字——装。很多人的表演,其实就是在装,所以才会累。
想要演起来不累,其实办法也真的非常简单——不装,本色出演。
心理学有这么一个理论——如果一个人的真实感受与TA所表现出来的不一致,那么这个不一致的程度越严重,这个人维持表演所需要付出的心理努力就会越大,所以就会很快有被掏空的疲惫感,甚至对观众产生怨恨(潜台词:我都是为了演给你看才会这么累的!)。
很多人在表演中的拉扯,主要就在于真实的自己其实没有装出来的那么好。更要命的是,装出来的表演,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别扭,容易露陷!这就像撒一个谎要用一百个谎来掩盖一样,不累到崩溃反而奇怪了。
而一个本色出演的人,内心这种拉扯微乎其微,所以心理上的消耗也就可以忽略不计,当然也就可以孜孜不倦地坚持下去啦。即使体力上偶尔会有疲劳,但是精神上依然会对眼前的表演充满热情,并因此而富有感染力。最重要的是,本色出演的人,对观众不会有怨恨,TA会觉得,只要有人愿意看并因此受益,我的表演就是有意义的。观众往往也不会觉得这种人在演,而是觉得TA真的活得好精彩啊!并因此心向往之。(你看,成功把观众带入戏)
不过即使知道了,或许很多人还是不愿意本色出演,因为如果不装的话,身上的很多缺点就会暴露出来,直面自己的种种不好,不加掩饰,甚至还会让别人看到,对于不少人来说,这可能是比直接要了他们的命还痛苦的体验。
但继续装下去,面临的是必然的死局,因为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真实。而放下面具,虽然痛苦,却可能迎来无限生机。
承认并正视自己的所有不好,才是真正变好的开始。
成长,是教育者唯一的出路。
成长,才能有机会本色出演。
成长,就是最重要的演技。
不去扮演,而去成为,教育者的生命自然会变成一场动人的好戏,启迪不过是水到渠成。
或许,能成长到本色出演,才是一个教育者成熟的标志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