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者,道之体,生之本,万物之枢;不可以他物为拟者。
中=诚=一
这一系列的名词都在说一个东西,而这个东西,我想是一种状态、想法、心念,甚至是一种感觉。而这个东西会让你觉得踏实和心安,不惧怕,不担心,用最俗一句话来说就是“不怕死也不怕活下去”。
中庸言教,只在成性;人成其性,则皆诚矣。
为了让大部分人做到“中”,圣人教我们一系列方法:格致诚正,致曲,这些都让我们能找到性,进而成性,然后达到诚的状态。
可不可以一开始就“诚”?直奔终点去做。可以,但是你能做到吗?拿练功来说,体会全身放松但是手臂不落的状态,我相信有人肯定一次成功,但至少我现在是从举到酸痛,然后撑着,一次次体会比之前更放松的状态,而没法一下子做到老师说的状态。
直接“诚”是理想状态,而我目前只有一步步按照教的去做,因为内心真的不够“信”,而信不信真的是决定因素,决定后期方法、甚至结果。比方说,你是女人,若有人说你不是女人,你肯定不会辩驳,不会理会,甚至觉得他有病,因为你对“自己是女人的身份”深信不疑!而这份“信”是你对自身坚定不移的认同,而外人对你的评判就轻描淡写的拂过。
那如果换成别的事呢?你真的能“信”吗?我个人觉得很困难。因为干扰太多,信息太多,可能无法处理,可能处理不来,所以我们要做到“诚”需要一步步在这条路上添加砝码和经历证明。
当你用了其他方法而不是直接“诚”,就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方法肯定有利有弊,它能让你短时间内感受到效果,必定有副作用,而直接“诚”就是“相信”的力量,很多人是不可能的信的。所以如果要“诚”必然会走弯路,有副作用。
须知所守,即造次颠沛扔不失其持,方能时止其心,真体坚定。
舍本即末,宜其无成。
圣人都知道为了“诚”,我们会遇到的副作用,所以一直提醒。
最简单的方法既结果。方法简单,对心念的考验却最强。反之,方法复杂,对心念的考验弱化。
而当你在选择相信一种世界观或者逻辑的时候,考虑一下自己有多信“自己”?不怀疑自己的选择?
那,你选择信什么?信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