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爸,我很想笑,他在教书生涯还成就了三桩婚事。
那时有个规定,教师不能在自己村里小学教书,虽然老爸刚开始是被村里小学聘任的,成为固定的民办老师后,老爸就被调离我们村小学了。不过在调离前,他还给大哥和二哥带过课,可惜大哥学习不开窍,费了老爸很多事儿,他才勉强混到小学毕业,二哥学习也不咋样,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我嘛比他们强一点点,爱学习,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
老爸被调任的第一个学校是舅舅那个村的小学——永新小学。那时我还小,去舅舅家时老妈会带我去学校看老爸。我偷偷的趴在门缝看老爸讲课,只见我爸拿着教鞭,在讲台上抑扬顿挫的给孩子们讲课,讲台下是十几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下课了,我老爸从教室走出来,看见站在门口的我,然后带我去他办公室,我们坐一会儿上课铃响了,我和老妈走亲戚,我老爸又接着给孩子们上课。
大舅妈有个外甥女,父母早亡,她跟着我大舅妈的老妈一起生活,姐姐跟我大舅妈很亲,那时正待字闺中,大舅妈托我爸在我们村里给她找个对象,老爸是个热心肠,随即答应了。
说起我们村,那可是全镇的明星村,很多外村人争相把女儿往我们村里嫁,我们村地势平坦,还有水浇田,离街近,逛街很方便,我外公当时就是这么想,才把我妈嫁我们村的,每次外公去逛街都会来我家看看。
那时正好我们村有个人也托我爸给她儿子说媳妇,我爸一看,这不正好嘛,于是极力撮合这两人,那男的是家里的二儿子,他有个哥哥和弟弟,他老爸在铁路上班,因工伤去世了,哥哥接了他爸爸的班,那时他还小,老妈和他们兄弟俩一起生活。刚开始他哥哥还经常给家里寄钱,后来老大结婚了,媳妇当家做主,哥哥也就不再给老妈给钱了,家里情况不太好。
那时的人也不嫌弃家里穷,只要男方手脚齐全,没啥恶习,女方不是残疾人,家里经济条件倒不看重,因为那时谁家都不富裕,彩礼看着给。
经过老爸撮合,一年后两人结婚了,老爸做为媒人去参加了婚礼,婚礼很简单,就是两家亲戚们坐一起吃顿饭就行了。
这两人也算般配,情况都差不多,我姐是普通的农村妇女,没读过多少书,既不泼辣也不是很能干,甚至有些木讷,我那个哥哥从小没了爸,家里情况很困难,长着一对眯眯眼,人也一般。不过哥哥的妈妈却是村里的能人,自然看不上我姐姐。
自从这两人结婚后,吵架是家常便饭,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每次吵架婆婆都是导火索。有时姐姐被打的很严重,她就跑来我家哭诉,老爸知道后便去找我哥谈话,两人能消停几天,过不了一个月,又开始吵起来,我老妈私底下说这两人是前世的冤家。
后来我哥哥出去打工了,但他挣得钱很少给我姐,大部分被他妈妈拿走了,我大舅妈那时虽不富裕,但看外甥女生活困难,也时常帮衬一些,姐姐的日子倒还过得去。哥哥一走,姐姐也落得清闲,至少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挨打。婚后没几年姐姐相继生了一对儿女,兄妹俩相差四岁,大概知道父母关系不好,两个孩子也都很懂事儿,哥哥外出打工的日子,姐姐在家里一边干农活儿一边养育两个孩子。孩子写完作业也帮姐姐干些力所能及活儿。
不过无论哥哥姐姐怎样吵架,两人却从没有生出离婚的念头,就这样磕磕绊绊一辈子。如今我姐姐也老了,哥哥一直在建筑工地干活,有活时出门挣点钱,没活时就在家里待着,两人也能过到一起去了。孩子们都结婚了,在外面打工,姐姐在家带孙子,孩子们也都很孝顺,知道妈妈日子辛苦,两人也经常给姐姐寄钱回来。不过那时农村人大抵都是这样,像人们说的灵魂伴侣几乎没有。
我爸在我舅舅村里小学教了几年,后来被调到益和小学,我妈妈的姨妈在那个村,姨妈有个儿子,在家里排行老二,知道我爸认识的人多,他又托我爸给他介绍对象,我爸在这些事情上也比较热心,很快他就在我们村给我叔叔物色了一个对象,那女的论辈分我叫她姑姑,性子比较慢,两家情况也差不多,也算是门当户对。不过以我的眼光觉得那个姑姑是配不上我叔叔的。我叔叔1米7几的个头,当过几年兵,身材挺拔,人也帅气,有点像电影明星。
他们结婚时我们全家都去了,我只记得婚礼很热闹,那天叔叔很高兴。不过婚后的日子并不美满,那时男女婚前很少接触,我老爸对女方情况也不是很了解,我们两家虽在一个村,但离的远,他只知道这两人年龄相仿,都没有对象,才撮合的两人,直到结婚后,我爸才知道我那个姑姑是怎样的人,不过也晚了,木已成舟,也怪我那叔叔,当时也不打听清楚,我爸虽然是媒人,同不同意还要当事人点头,可能叔叔信任我爸,相信我爸的眼光吧。
他们这日子过得并不好,我叔叔那时经常来我家诉苦,说我姑姑好吃懒做,啥都不会。我老爸老妈经常开导他,让他想开一些,慢慢给姑姑教,时间长了她就知道啥了。不过这点我能想到,我姑姑的妈妈一看就是很邋遢的人,啥也不会干,教育出来的女儿能有多好。
不用说这两人也是冤家,姑姑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而且没有眼力见,村里人很看不起她。
姑姑的娘家在我二叔家隔壁,我去二叔家串门,二婶婶说我姑姑也是个人才,农忙时节,龙口夺食的当口,人家妇女都在地里干活,她倒好一点儿不着急,从地里回来不管什么时间她回家就睡,我叔叔在地里麦场忙活,一中午不见她人,以为她在家做饭呢,等忙完回家吃饭时,走进厨房揭开锅盖一看,冰锅冷灶,回到房里一看这娘们还在睡觉,气坏了,把她从炕上拽下来就揍,直揍得姑姑哭天喊地,叔叔打的没力气了才松手。后来姑姑成了村里人的笑料,人们一看见姑姑就在背后指指点点。
摊上这么个娘们,叔叔不知道在背地里哭过多少次,后来叔叔很少来我家了,媳妇帮不上忙,家里家外我叔叔都要操心,一方面很忙,另一方面大概他也认命了,那时农村不兴离婚的,只要不是很离谱,都会过一辈子的。这不两人也老了,孙子都有了,凑合过呗。
我是反对老爸给人说媒的,他给人家介绍的对象,没一个是正常的。老爸说我是给他们解决问题,你没看他们都是老大难,能娶上媳妇就不错了,还谈嫌啥。
后来老爸被调到官庄小学了,他人和气,农闲时间村里人会去学校找我爸聊天,有时也会给我爸送些特产,闲聊时有人说起自己的女儿,托我爸在我们村给找个对象,我爸答应了。他家女娃是我同学,年龄长我两岁,这是后来聊天时知道的。
95年我们村里实行大搬迁,新家斜对门有个男孩,也到了谈婚论嫁时,只是家里就靠父母种地维持生活,日子也过的紧巴巴,处了好几个女娃,人家一打听他家的情况,就没了下文。我爸得知他家小儿子还没有对象,就把那个女孩子介绍给他家了。后来两人结婚了,没多久女的怀孕了,一年后生了个男孩。
这两人跟我也算同龄人,他们也经常吵架,你问我同学为啥吵架,同学就说没为个啥呀,都是鸡毛蒜皮拿不到台面上的事情。有时是两口之间闹矛盾,有时是婆媳翁媳吵架,不过吵归吵,日子还得过下去,孩子也需要教育。这男的还算勤快,农忙时间回家帮忙收种,闲时间就去外面打工,钱全部️上交媳妇儿。我同学跟我二嫂关系好,他们经常一起逛街打麻将,我回家也常跟她聊天。
用我爸的话说过日子哪有不拌嘴的,只要两人没有原则性的问题,日子一般都能过下去。这两人也磕磕绊绊生活了二十多年。
张爱玲曾说过:“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虱子。”这句话适用任何人。只不过有的人在人前永远保持着一幅生活静好的画面,背地里是啥样,谁也不知道,大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有的人会将自己不好的一面呈现出来,两口子就像炮仗,一点就着,动不动就吵架,吵完架还找你诉苦,当你气的劝她实在过不下去就离婚吧。可没几天人家两口子又如胶似漆。
所以老爸说的对,当这些人来家诉苦时老爸一概和稀泥,劝和不劝分,古人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啊。
七零后作家李娟单身几十年,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她总结了一句话:“再差的夫妻关系也比一个人独处要好。”这句话我举双手赞成。李娟说即使两个人天天吵架,也比一个人整天独自面壁要强。曾经有人调查过一些单身人士,他们的平均寿命都比同龄人低。
老爸也算是行了几桩善事,解决了农村大龄剩男剩女的婚姻问题。不是教师的媒人不是好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