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生病的态度
2017年12月,对于所有的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一段难捱的日子——因为流感。
我是从儿子幼儿园的日常照片中发现,全班30个孩子,只剩下五个时,才意识到,流感真的很严重。之后就看到朋友圈里每天晒孩子发烧甚至昏睡的照片,医院的朋友晒门诊急诊挤满了人头的照片,似乎一下子弥漫着2004年SARS的紧张感。
当我正庆幸孩子足够坚强时,参加了一场课外班的娱乐活动,吃了冰激凌,当天晚上就开始发热。尽管不能接受,但是内心里似乎又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先知先觉感,似乎一切并非来的突然。
我跟宝爸说,孩子发烧了。他怔了一下,然后不可置信的过来摸了一下孩子的头。那种表情似乎是明明知道我说的是真的,但又希望自己只是多虑了。
“哎,哎,怎么搞的?”一向稳重安慰我的宝爸,竟然反常的不安分,有些烦躁。
倒是我,安慰起他来:“不至于啊,发烧就吃药啊,烧的厉害就去医院。”这或许就是一个人带孩子这三年多来积累的经验吧,对于孩子发烧,我已经能够坦然的接受了。
生病就像玩耍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喝水时不小心呛了一口,吃饭时不小心咬到了舌头……仅仅是一个小意外,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的小意外。当意外来的时候,接受它、面对它,就好了,其他的,都会自然好起来。
2、关于生病的用药
尽管淡定,我还是决定在幼儿园的妈妈群里问问大伙。按照最近孩子们发病的频率和症状,估计小宝是被传染了,症状也很类似。发热的头两天精神状态很好、饭量也佳、玩起来照样很欢乐,区别仅仅限于发热。
我首先做出的决定是:暂时不带孩子去医院。
通过朋友圈和新闻里的消息,医院已经人满为患,看病排队,孩子和大人都受罪,更重要的是,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所以,不带孩子去医院,从根源上,避免了孩子的病情的延伸。
不带孩子去医院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通过个人对孩子病前活动的判断,知道孩子被传染的可能性大。去医院看,无非是验血确定是否病菌感染。但是这次的情况,是病菌感染没错了。
去了医院,也无非是退烧、抗病毒、消炎。以往孩子的感冒发烧也都是这些对策,孩子这些症状的用药也基本相同。退烧的药物38.5°以上用美林,38.5°以下可以物理降温,也可以用一些有退热功能的儿童感冒用药,例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或者小儿柴桂等等。
抗病毒的一般我都给孩子用中成药的口服液。至于消炎,这个结合以往孩子的用药史,不过敏就行。我给小宝用了阿奇霉素。
3、药物之外的方式
这次小宝生病持续了一周,中间反复了一次。第一次烧了三天。时隔两天后,又烧了一次,持续一天半。
此次病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孩子吃完退烧药以后,不退烧。小宝也是如此,最高烧到39.6°,吃完美林后,退烧到37.7°,而且孩子也不出汗。不出汗,病毒很难排出来。但是退烧药不能叠加使用,最好的也是我一贯采用的方法,就是给孩子物理降温。
用温热的水,投湿毛巾,给孩子反复敷前额降温,同时给孩子擦拭全身,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的物理方法,帮助孩子降低体温。需要注意的是,屋内一定要保持温暖,防止给孩子擦拭后二次着凉。
这个方法,需要父母比较辛苦,要反反复复。因为退烧药不管用的情况下,去了医院,也是没用,除非你认可孩子打针或是输液。况且如果孩子是39°以下,医院也很少会允许输液。所以温度不高的情况下,物理降温是最好最可行的办法。
除了药物之外,给孩子食疗。一周之内,我给孩子煮过雪梨荸荠汤、雪梨白萝卜汤、金桔冰糖水等等,一方面是这些食物有化痰止咳、清肺去火的功效,另一方面是带甜味的水,能够增加孩子水分摄入量,有助于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
饮食上,主要是白粥。小宝生病期间,我主动的断了各种油腻的东西,肉类基本完全杜绝了。除了白粥之外,也做蔬菜疙瘩汤、蔬菜麻食、鸡蛋面等比较清淡的食物,让孩子保持蔬菜的摄入。水果没有特别注意,增加了柚子的量。
4、反思
回想小宝生病之前的生活习惯,要么吃的多喝得少,要么就是穿得多运动少。
老话说“孩子身体好,三分饥和寒”,绝对是真理啊。
凡事都有因,孩子生病也是有原因的。尤其是在天气干燥、寒冷的冬天,或是季节交替时节,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饮食、活动量,能绝对的减少孩子患病的几率。
孩子也快放寒假了,幼儿园规律的生活也有可能被打乱。一向有老师们敦促喝水和睡觉的日子,似乎暂时也停歇了。照顾孩子的接力棒传递给了父母,一定要尽可能的保证孩子的午睡的规律,足够的休息对孩子身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
放假同时接近过年,饮食上也要注意清淡,适量,适当。不能因为节日气氛,给孩子吃冰激凌、糖果等影响健康的东西,如果一定要吃,也尽可能的少量。这一点,父母绝对不可以因为孩子的哭闹妥协。
相信经过这一次流感,父母们都会谨慎,我也不多说了,最后提醒一句:喝水,休息,保暖!
做到这三点,孩子健康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