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盐铁论解读83
思想批判:自然化等级压迫——将社会不平等类比为“树根枝叶”“水大鱼大”,掩盖特权世袭的本质矛盾。消解平民能动性——“编户之列”与“卿相子孙”的二元对立,否定个人努力的价值,与儒家“布衣可为尧舜”的理念相悖。
与儒家理想的冲突——文学派主张“君子之仕行其义,非乐其势”(《盐铁论·刺权》),抨击大夫派“无周公之德而有其富”,揭示其德位不匹配的虚伪性。
此段浓缩汉代统治集团的自利逻辑:以自然隐喻美化世袭,用经典断章维护特权,最终将阶级固化论证为“天道”。而两千年后的今天,“跛夫望楼季”之叹仍在警示——当制度堵塞上升通道时,奋斗便成了奢侈品。
【原文】文学曰:“禹、稷自布衣,思天下有不得其所者,若己推而纳之沟中,故起而佐尧,平治水土,教民稼穑。其自任天下如此其重也,岂云食禄以养妻子而已乎?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劳。一人失职,一官不治,皆公卿之累也。故君子之仕,行其义,非乐其势也。受禄以润贤,非私其利。见贤不隐,食禄不专,此公叔之所以为文,魏成子所以为贤也。故文王德成而后封子孙,天下不以为党,周公功成而后受封,天下不以为贪。今则不然。亲戚相推,朋党相举,父尊于位,子溢于内,夫贵于朝,妻谒行于外。无周公之德而有其富,无管仲之功而有其侈,故编户跛夫而望疾步也。”
【译文】文学说:“大禹、后稷出身平民,心系天下苦难者,唯恐百姓流离失所如同被自己推入沟壑,因此辅佐尧帝治理水土、教导农耕。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岂是为俸禄养家而已?享受万民供养的官员,当担天下之忧、任万民之劳!一人失职、一官废弛,皆是公卿之过。君子为官是为践行道义,非贪恋权势;俸禄应用于培育贤才,非独占私利。见贤者不隐瞒,享俸禄不独专——此乃公叔文子(春秋卫国大夫)被赞为‘文’、魏成子(战国魏国贤臣)被尊为‘贤’的原因。周文王功成德备而后封赏子孙,天下不认为偏私;周公功业大成而后受封,天下不指责贪婪。而今却不然:亲戚互相举荐,朋党彼此推举;父亲官居高位,儿子奢靡内庭;丈夫朝廷显贵,妻子干预外政。无周公之德却享其富贵,无管仲之功却行其奢侈,致使平民如瘸子妄图疾行,岂非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