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贼骤骤
知识点:巴尔扎克,生于一七九九年,卒于一八五零年,是法国十九世纪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并被誉为法国现代小说之父。
一八一九年一月,二十岁的巴尔扎克从法学院毕业,他放弃了父亲为他联系的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决定从零开始追求自己的文学梦。
当时,职业律师不但薪酬高而且还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他的这一选择遭到父亲以及家人的一致反对。父亲认为他纯粹是喝酱油撒酒疯——闲(咸)的,于是召集家人对他展开了一场批斗会。
在批斗会的现场,父亲厉声质问他:你的脑袋是不是让门挤了,怎么会突然产生这样不理智的想法?
巴尔扎克仰起头颅针锋相对地回答说:因为我热爱文学,热爱写作,对律师这个职业毫无兴趣。
父亲怒不可遏地呵斥到:我看你这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巴尔扎克倔强地反驳到:反正我主意已定,谁也不能改变我的决定!
在巴尔扎克软磨硬泡、死猪不怕开水烫般的坚持下,父亲最终妥协了。
父子俩面对面坐着,如奸商谈判般讨价还价后达成了一个协定。父亲答应给他两年的时间去追逐文学梦想,期限内如果他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获得业内的认可,就不再干涉他的择业意愿,如果写不出什么好的作品,就老老实实重新回到律师事务所上班。
就这样,巴尔扎克爆炒了律师事务所老板的鱿鱼,告别了家里优渥的生活环境,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地搬到一处贫民窟的阁楼上,埋头从事文学创作。
在经过了一年的闭门造车之后,巴尔扎克的处女作《克伦威尔》诞生了。然而,受到生活阅历以及写作水平的限制,这个剧本写得有些差强人意。
究竟有多差强人意呢,当巴尔扎克满心欢喜地将全家人召唤在一起,当众朗读自己的作品时,家人竟一个个无聊地打着瞌睡,都期待着他赶紧把剧本读完。
谁知道他撰写的剧作如同老奶奶的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让一家人都甚是后悔自己长了一双耳朵。
家人的耐心被剧本蹩脚的剧情和文笔耗尽了,没人愿意继续给他捧场,纷纷起身回自己房间休息,任凭巴尔扎克苦苦挽留也不想再遭受这份洋罪。
巴尔扎克不死心,对自己满身的艺术细菌还是非常自信的,于是拿着自己苦心创作的作品给剑桥大学的一位教授看,那位教授看过之后,皱着眉头,用手捂着胸口,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随便干点什么吧,就是千万别再搞文学了。
眼看两年期限已满,但巴尔扎克却还是如难产般写不出任何像样的作品来。父亲要求他履行承诺,回到律师事务所工作,不要再异想天开地瞎折腾了。
巴尔扎克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文学梦想,开始跟父亲耍赖。他告诉父亲,凡事总要有个过程,只要自己肯下苦功夫,假以时日一定能在文学上取得成功。
忍无可忍的父亲一怒之下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心想:你小子连吃饭的钱都没有,看你还怎么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哪曾想到,巴尔扎克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决定,还是毅然决然地在文学的道路上苦苦摸索着。
没有了父亲的资助,巴尔扎克的生活显得愈发捉襟见肘。最拮据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啃点儿干面包喝点儿白开水度日。
好在他生性乐观,学会了苦中作乐。每天就餐时,巴尔扎克就会在桌子上画出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中狼吞虎咽。
就在那段最为狼狈的日子里,巴尔扎克却东拼西凑花费七百法郎买了一根镶嵌着玛瑙石的精美手杖,并在手杖上面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
两年失败的创作经历,让巴尔扎克深深意识到自己在知识积累和写作技巧方面的不足。于是,他开始疯狂阅读世界名著,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营养。
他没日没夜地泡在图书馆和书店里,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有一次由于图书馆管理员清场时的疏忽,闭馆时竟将巴尔扎克锁在了里边,而坐在角落里专心致志阅读的巴尔扎克竟然对此一无所知。当第二天管理员来到图书馆做清洁的时候,发现他睁着两只熊猫眼仍然专注地翻阅着书籍。
不仅如此,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真实,读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巴尔扎克开始广泛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百态。据说有一次为了描述好小说中的一个打架情节,他一个人跑到闹市区地痞流氓聚集的地方找灵感。而就在此时恰好遇到两个小痞子因为一件琐事发生口角,他就在旁边煽风点火,想让两个人打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巴尔扎克终于得逞了,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打架斗殴场景:他被那两个出手狠辣的小痞子合力狠狠教训了一顿。
为了能够心无旁骛地从事文学创作,巴尔扎克甚至跟来访的宾客玩起了躲猫猫。他把房门从外面锁起来,然后从窗户跳回屋内,躲在卧室里不动声响地阅读写作。来访的客人看到他的房门落了锁,还以为他不在家就转身离开了。这样的做法虽然有些不近人情,却为他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交际应酬,从而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倾注在自己钟情的事业上。
苦心人天不负,持之以恒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在苦苦坚持了十年之久后的一八二九年,巴尔扎克发表了长篇小说《朱安党人》,小说一发表,就引起了法国文学界以及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这部小说是巴尔扎克进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开始,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在这之后,他又接连发表了《驴皮记》、《欧也妮葛朗台》等二十多部小说,在文学界为自己赢得了巨大声誉。
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巴尔扎克付出了异常艰辛的努力,用献身一词来形容他对待文学创作的态度,也丝毫不为过。俗话说不疯魔,不成活,也正是因为巴尔扎克对文学近乎狂热的痴迷,才让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