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回旋,欢歌笑语。每年春天的校园,我们都在校文化广场,如期展示我们美丽的青春风采。舞台上是演员们忘我而投入的演出,台下则是成千的学子不断以欢笑与掌声传达他们的快乐与欣喜。是啊,我们也能登上舞台,诠释我们对课本的理解,解读我们对理想的渴望。
十多年前,我们的课本剧刚刚起步,仅仅是在教室里尝试性的演出,几多质疑,几多曲折。2001年,我们语文组向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申报了课题“课本剧教学研究”,很快就得到立项。起初,我们也仅仅以为两到三年,这项工作就会随着课题结题而结束。谁也没有想到,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的“课本剧教学研究”逐渐深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不是照搬课本,生硬解读,更不是走过场,完成教学计划完事。我们集编、导、演、评于一体,重在研究过程,重在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把语文学好学活。我们的学生,在目标明确的写作和形象创造中,思维显现出不同以往的深度,更有效的达到了提升阅读与欣赏的能力,而这些是过去常规教学不可能有的。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每年的教研组评估,都获得学科特色分。有人说,如果你能专注并坚持于某项工作,必有收获。我认为,这应该是一条真理。12年来,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随着我们把更多的目光关注到学生的素质培养,我们就更加深深地体会到,开展课本剧教学是多么富有意义,语文教学的天地是多么广阔,能够在高中阶段给莘莘学子一块别样的语文天地,看着学子们展示才华,放飞心灵,你一定会感觉到,当好一个语文老师是多么幸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回顾上饶市一中的10余年课本剧的专项探究,我们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有颇多的感受与启发。尤其是进入新课标教学中,对课本剧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随着我们与课本剧每年如期的约会,早已拥有的计划也自然走向成熟。为了帮助更多的学子在未来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少走弯路,我们课题组的全体老师挑选了10余年来的一部分论文、剧本(含成功和不成熟的)及历届学子的一些(编、导、演)体会文章,编辑成册,给以后的参与者提供借鉴,并使之完善。由于资料较多也较分散,难免挂一漏万。我们衷心地希望在以后的课本剧教学实践中,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2011年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