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能宗予

        孔子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他的徒弟也已经年岁不小了,但他的政治理想还未完成,但是此时的他所拥有的时间已不多了,那么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中,他能完成自己的志向吗?

      在鲁哀公12年,50岁的伯鱼(孔子的儿子)死了。不仅是他的儿子死了他的弟子颜渊也死了,颜渊的死让孔子非常悲痛,他甚至想让老天将自己也带走,他的弟子觉得孔子这样的情绪是有些过的,孔子说:“我不为他感到悲痛,还能为谁而感到悲痛呢?”为何呢?颜渊虽是孔子的弟子,但在孔子心中也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弟子。孔子清楚自己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但此时他的政治抱负还没有完成,他知道自己可能无法完成了,但他不可能就此放弃。颜渊是他的弟子,同时也是最理解他的人,为何这样说呢?在陈蔡绝粮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对孔子的礼做出质疑,而颜渊是唯一一个理解孔子心中所想,外在表达的人,所以在孔子心中颜渊便是他的接班人。他可以将孔子的精神传播下去,但颜渊却死了,所以他的精神可能就无法完整的传承下去了。他惋惜颜渊的生命,也惋惜他的精神。孔子的弟子见到孔子如此悲痛,但却不懂孔子为何悲痛,他们见到老师伤心,便要将颜渊厚葬,厚葬是贵族才享有的特权,颜渊只是一个普通人。并且厚葬只是外在的隆重,但是他是没有精神上的意义的,孔子所看重的,所悲痛的是颜渊的精神,他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支撑,而厚葬不仅不合礼法也没有意义。颜渊的死对于孔子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内心的悲痛已无人可理解,他内心所表达也无人可真正理解了。

      在颜渊死的第二年,孔子的另外一个弟子子路也死了。子路是一个直言不讳的人,它可以将自己内心的质疑,甚至是对孔子礼法上的全部表达出来。但是他的内心对于孔子的道也是深信不疑的,他也从来没有质疑过,他将这种道视为一种信仰,自己作为这种道德的信仰者。颜渊与子路在孔门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他们两人代表的角色也是不可缺少的,而两人的死让孔子更加难以完成他的志向,他年岁已大,却缺少可以帮助自己传播思想,追随自己信仰的人,那么接下来的路又该如何去走呢?

      孔子后来生了一场很严重的病,他的弟子子贡来求见他,孔子正在散步,他便对子贡说:“赐,汝来何其晚也,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天下早已没有了道,也不再安定,在这个乱世却没有人真正可以理解他。孔子说:“莫能宗宇”世上没有人理解他,理解他的人一定是有的,但也并不多,比如说颜渊,但颜渊死了,现在没有人真正可以理解他传播的东西,也不会遵行仁道。这并不是天下人的错,也不是孔子的错,天下人个有出路,他们的出路不分对错,有的人为了自己,有的人为了国家,但真正可以像孔子这样为了天下而做出选择的人也并不多见。他们所有人的做法虽然没有对错,但是却有高低,孔子的做法当然是最高的。有的人知道孔子想将礼乐传播于天下,但却不懂为什么,有的人知道礼乐,却不支持礼乐,甚至有些人认为孔子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他们有些人为孔子的才华感到惋惜,他们真的不懂孔子,不懂孔子推行的东西,不懂孔子其人。就像鲁哀公,鲁哀公惋惜孔子,惋惜孔子的才华,但是却还是不懂孔子的精神,他认为礼乐是无用的,也不懂孔子为何推行礼乐。

      如果时代的人可以真正理解孔子,孔子就不必做那一盏孤灯。但是让他人真正理解仁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时就可以完成的,l用一生去推广礼乐、推广仁心。孔子无法用一己之力去传播仁心。孔子没有错,他的一生都是伟大的,他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留存至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莫能宗予,是吗? 张岩松 在鲁哀公14年春,在狩猎的时候猎到了一只麒麟,麒麟本是祥瑞征兆,为什么孔子还说,吾...
    静书房品味阅读 151评论 0 1
  • 孔子在六十多岁的时候接连失去两个最重要的人,分别是他的儿子伯鱼,与他最喜爱的弟子颜渊,伯鱼与五十岁的时候就...
    橄榄树李元伯豪阅读 168评论 0 1
  • 孔子在六十多岁的时候接连失去两个最重要的人,分别是他的儿子伯鱼,与他最喜爱的弟子颜渊,伯鱼与五十岁的时候就...
    橄榄树李元伯豪阅读 156评论 0 1
  • 鲁哀公十四年,有一个叫做鉏商的人,捕了一个奇怪的兽,他去请教孔子,孔子却说:“麟也,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德慧佳芸阅读 752评论 0 0
  • 在鲁哀公12年的时候,鲁国春季进行了一次大的狩猎,捕获了一只麒麟。本身来说麒麟是急躁,但孔子却认为他的大道将没有人...
    山海不是小学生阅读 2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