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知发展
第一节 发展的概念
1)发展的种类:人类发展可以被划分为 生理发展(身体的变化)个性发展(个体人格的变化)社会性发展(个体与社会其他成员关系的变化)和 认知发展(思维能力的变化)
2)关于发展的三个问题和三个一般规律:
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与公众一直争论发展是更多取决于先天还是后天;发展是连续的还是涉及质变或阶段;是否存在发展的关键期。而现如今学界将发展、学习、动机看成是一系列交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内在的生理结构和生理过程以及许多外在因素(家庭、社会关系、教育卫生机构、公共政策、历史时期等)都会影响个体的发展。学界认同的一般规律是:每个人以不同的速度发展,发展是相对有序,发展是渐进的。
第二节 脑与认知发展
作者首先简要介绍了大脑的相关知识,成人有着约三平方英尺(约0.27平方米)的褶皱的充满沟回的大脑皮层,远远大于低等动物的大脑皮层面积。大脑皮层占大脑总重的85%,含有数量最多的神经元。正是大脑皮层的存在,使得人类具备了解决复杂问题和使用语言进行沟通等地球上最伟大的能力。
1)大脑之中哪些部位与高级心理机能有关?
神经元有三种功能:从感觉器官接收信号、控制随意运动、形成连结。在大脑发育过程中,控制躯体运动的皮质最先成熟,然后是控制复杂感知的(比如视觉),最后成熟的是控制高级思维过程的额叶。在情感、判断和语言中起重要作用的颞叶会在高中甚至更晚才发展充分。
2)什么是偏侧化?它为什么重要?
偏侧化是大脑两半球的专门化。大多情况下,左半球在语言加工中起重要作用,右半球3主要处理空间和视觉信息。特定功能与大脑特定的部位有关,但需要各个部分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类似阅读这样的复杂活动。也存在切除一个半球后依然发展出完整功能的病例,可见大脑可塑性之强。
3)神经科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该学科帮助我们了解到学习过程中大脑的活动,以及大脑的活动模式会因为个所处文化、自身能力的局限而存在差异。然而目前的发现往往仅仅是好的教学的重述,有待更进一步的发现来帮助教学。
第三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影响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于的假设:个体总是试图理解外界,并在对物体、人和观念的直接经验中主动创造知识。成熟、活动、社会传递、、平衡都会影响思维过程和知识的发展。作为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回应,思维过程和知识通过思维组织的变化(图式的发展)和适应来发展。该过程包括同化(纳入已有图式)和顺应(改变先前已有的图式)这两个互补的过程。
2)图式是什么?
图式是思维大厦的基石,这些组织化的动作和思想系统使我们得以在头脑中表征或思考世界中的物体和事件。图式可能很小,很专门化(抓、辨认正方形),也可以很大很一般化(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使用地图)个体就是通过不断增加和组织自身的图式来适应环境的。
3)儿童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主要的变化?
皮亚杰认为儿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的婴儿通过直接感觉和动作来探索世界,掌握客体永久性和目的性动作;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符号思维和逻辑运算;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对具体情境进行逻辑思考,获得守恒、逆向思维、分类和排序的能力;运用假设-演绎推理,协调一系列变量以及想象其他世界则是形式运算阶段的标志性进步。
4)新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观点如何解释儿童随时间而发生的思维变化?
信息加工理论主要关注注意、记忆容量、学习策略以及其他加工技能等方面,并以此来解释儿童为了理解世界3和解决问题是如何发展出规则和策略的。
新皮亚杰理论也关注注意、记忆和策略,以及思维在不同维度(比如数学和空间关系)是如何发展的。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机能会经历三个阶段:感知动作、表征和抽象。每一个阶段中技能的发展都遵循着相同的发展模式:起初是完成单一动作;然后是对应——将两个动作协调起来,比如在数学中同时使用加法和乘法;最后是建立起一个整合的意义“系统”。
5)皮亚杰理论的局限
他的理论依据受到批评因为儿童和成人经常表现出和认知发展阶段不符的思维方式;同时他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他认为儿童只能依靠自身获得发展,可是事实上通过教学发展下一阶段运算能力是可能的;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也很关注教师对学生信息加工技能发展的促进作用;此外皮亚杰的理论也忽视了文化因素对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节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1)维果斯基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什么?
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必须将人类活动置于其文化背景中理解。他认为我们特有的心理结构和思维过程来自于我们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文化工具尤其是语言是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最近发展区(即如果给予儿童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儿童就能完成任务的一种状态)是学习和发展最合适的区域。事实上,这和近些年流行的“刻意练习”概念中的”学习区“是一个意思。
2)心理工具的概念和意义
心理工具是指符号和象征系统,比如、代码和语言,他们在认知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激发和塑造思维来改变思维过程。许多心理工具是成人通过互动和教学传递给儿童。
3)人际心理发展如何转变为内在心理发展
高级心理过程首先出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活动中,在这之中共同建构。共同建构的含义是当儿童与成人等更有能力的同伴共同参与活动时,彼此间交流想法、思考、表征概念。这些活动中共同建构的想法最终被儿童内化。这样,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就通过吸取社会文化得以发展。
4)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对于自我言语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的见解分歧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认为,认知发展取决于社会互动和语言的发展。而自我言语(儿童在人群中自言自语的行为)有着引导和监控思维的作用,而皮亚杰认为这正是儿童自我中心的体现。最后皮亚杰也同意了维果斯基的这一观点。维果斯基更强调成人等更有能力的人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皮亚杰认为同龄人更为重要。
5)维果斯基理论的两大局限
维果斯基可能太过于强调社会交往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其实儿童自己发展出很多能力。另一方面,维果斯基英年早逝所以其研究成果没有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第五节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给教师的启示
1)Hunt的“匹配问题”
其含义是如果学习的东西太容易学生会厌倦,而学习的东西太难理解学生容易放弃。所以理解与不理解的失衡状态必须恰当才能促进发展。此外,创设一些容易犯错的情景有助于找寻并建立这种恰当状态。
2)什么是主动学习?主动学习为什么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基本观点是个体在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无论在怎么样的认知发展水平上,都需要让学生把信息纳入他们自己的图式当中。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以某种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这种主动的活动体验是很必要的,包括对物体的物理操作和对概念的智力操作。所以一般而言,学生应该动手操作、仔细观察,用说用写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具体的经验能为思维提供加工的内容和对象,而与别人的交流能促进学生应用、改进,有时候甚至可以改变他们的思维策略。
3)什么是辅助学习?支架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辅助学习或有指导的参与需要支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信息、提示、回忆线索、鼓励,然后逐步的让学生独立去做。
其中支架是指指导和辅助学生的认知操作的帮助,包括教师、同伴甚至软件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如根据学生的水平调整材料或问题,示范解题技巧和思维过程,带领学生一步步解决复杂问题,完成一部分任务,给予详细而及时的反馈并要求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