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柘路,由柘皋端东行两公里,有一古棧,曰分路埠。折而往北,顺板汪路,一览乡间风光:周陈新村,高架桥,南王村,樊巷村,粮点,小周,猪岗头,王祥村,闪烁着历史的余光,指引着吾饱絰沧桑的灵感,飘向那默默无闻、小得不能再小、但永远刻在吾记忆中的地方:松树岗。
想当年,吾作为高中病辍的学子,回到吾可爱的家乡,身不由己,随激流闯荡。吾曾于阡陌间,赤背酷晒过烈阳;吾也曾登山跨梁,砍草于羊肠;吾也曾劳作负伤,险些儿过早喝上孟婆汤!
未几,巧遇风云突变,三载光阴,大浪淘沙,将吾摧向农村政治细胞心脏。自此,摇身一变,学而优则仕的梦醒了,为农民服务的岗位到了。吾岗位分宏观、微观两论,花开两支,单表宏观。吾的办公地点,就是这极不起眼的松树岗。
松树岗向阳一侧,座落着一甩七间的砖墙瓦屋,造为高级社后期分派的大队部,大队名曰五星。屋南两间为办公房;北两间为小住、膳室;中三间为会议厅敝。三载六月后,小学由一、二年级班进化为完小,由农民闲住陋房进住大队部,教室缺,又于北首横向盖三间草房。
吾与同事者,工作于流动状,大队老支书刘世才,率吾等,砍伐松树岗松树,在岗南又兴建五间,比原七间矮小的砖石结构的红色瓦房。此时,社会渐进,大队有代销店,医疗室。东两间代销店,西两间医疗室,中一间为吾所用,吾职文书。大队会议仍在流动中,支委会议在付支书刘桂英家,刘住松树岗坡下向阳一方。
在那火热的年代,吾的业余生涯,点缀在文彩飞扬的舞台上,唱过红歌;跳过现代舞;演过样板戏;堪称青年头、孩子王,乐乐呵呵度时光,虽名不经传,确也惬意徜徉。排演之所,仍在原七间小学的门前广场,舞台土堆于岗下,面朝校房。吾集领导、导演、文场、化妆、演员于一身。饰演过李玉和,刁德一,严伟才,参谋长,惊艳于观众四方。
人生漫长,青春限量,吾将峥嵘岁月,全压在这朴实无华的松树岗!若干有志青年,在吾的笔下,走出贫穷的家乡;姻缘相投的男女,走出吾的办公室,成对成双;排戏的那些日日夜夜,更让吾刮肚搜肠!
功夫不负有心人,吾于此风华正茂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又若干,吾辞文书,问政于付职,分管文教、卫生、三小村庄。办公时,仍活动在原七新五两堂。
吾家住松树岗东北隅,数十人口,小桥流水,绿荫遮房,每日穿梭于公务小道上,跨沟渠,经西王,上塘埂,到达工作场。
青春的岁月,只要过的舒畅,哪管他夏热冬凉?忆往昔,百感交集,没遗撼,无悲伤,而今耄耋,心中仍存无限风光!
五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松树岗已面目全非,岗头削平,四周围墙,原七后五的房子,只留给人们美好的记忆,去了它该去的地方。崭新的行政村为民服务大厅建于园内,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大院中央。新时代的精英们,身负接力棒,服务于宽敝明亮的大堂。
小学儿郎接送于城镇四方,代销店、医疗室完成了历史使命,融入到更大的市场。
吾虽耄耋,心仍红,志还钢,每每出现在大、小会议上,后辈尊吾贤,吾帮后辈忙,新老传承在红色的松树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