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学】
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
【习】
这句话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也是中国辩证法的代表思维。人生福祸相依,而不是非福即祸或非祸即福。这告诉我们不能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地看问题,不能认为祸就是祸、福就是福。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局限于这样的非福即祸的思维意识当中,好比世上的人不是坏人就是好人一样,可人有那么简单被分类吗?不能,福与祸的关系也如此。
福时,或说在我们一帆风顺时,要有一定的防患意识,防患什么?防患祸的产生。正所谓“福生有基,祸生有胎。”(《汉书》)祸与福都有产生的端倪。“不能兆其端者,灾及之。“(《管子》)大意是:不能察觉事情发生前所预示的端倪的人,灾难就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在一帆风顺的顺境中,人很容易飘飘然,变得志得意满,乃至狂妄自大,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这种经验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即在事事顺利的时候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这是危险的。我们在顺境中切记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时刻清楚自己几斤几两。
祸时,或说我们处于困境当中时,要试着把它当成是人生最好的安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从怎样的处境中可以磨炼自己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逆境。
在逆境中我们也许会失去一些东西,但一定要记住我们必然会在另一方面得到一些东西。只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只看到有形的东西的失去,而看不到无形的东西的获得。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熟悉的话,我们之所以要经过如此多的艰苦磨练正是为了“增益其所不能”。人的“增益”只有通过逆境中的磨练才能更大程度地实现,即增加我们从前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顺心如意时是很难突然自我的,而且这时总结出来的经验也往往不靠谱。另外:如果一个人永远只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那么他就一直只能局限于范围之内而无法“增益”。
是故,把福当成祸看待,福便能更好地保持;反之,把祸当成福看待,祸也将更有价值和意义。
更多千年智慧分享欢迎关注“一日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