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大潮的逐渐火热和兴起,影响了生活的各个行业,服务业,制造业等,也就包括了餐饮业。也就出现了人们所关注的“互联网餐饮”,十三妹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书籍看过各种人士对传统餐饮和互联网餐饮的各种分析,或许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理解也就不一样,也就有着很大的区别。
什么是餐饮的互联网思维呢?结合自己的理解交流一下?
1:产品的极致思维:我想产品的极致思维提到苹果手机、乔布斯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产品的极致思维,打造一款可以让用户尖叫、出乎意料之外的产品,让用户热爱产品同时也让用户从你的消费者变成最求你、喜欢你的粉丝。
2:用户思维:可能有一人也看过小米之前说的“互联网思维”,自己也总结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花更多的心思去了解用户,有更多的机会可以亲身体验、参与到整个过程,让用户也感受到自己也是被重视的,也是VIP。当用户真正和企业融为一体的时候,这或许就达到了营销的最高境界了。
3:创新思维:把用户和自己做一个未知的转换,这个时候,当你换位置的同时,你可能就可以更容易发现,你需要的是什么,你现在的需求是什么。
4简约思维:为什么我们每次去一些大排档、餐厅消费的时候,当服务员问需要什么菜品的时候看着菜单的时候,感觉很吃力,要么就是看一通都不知道什么事特色??如果仔细分析。这就涉及到一个简约、简洁。当你太多产品的时候,就从一定的角度增加了用户选择的时间也增加了用户的选择的成本。更不要书一些有选择困难症这些用户来说。因此,理解简约思维、简洁思维重要可想而知。因为这些并不高大上,他们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最近新崛起的一个号称要做中国星巴克的网红茶饮品牌——“喜茶”。在刷遍我们的朋友圈后会不会也如同像雕楠牛爷等一样,如彗星般迅速消失?
「连锁案例」互联网+餐饮 如何打破传统思维?
问题的结果不得而知,需要交给时间,但“喜茶”这个案例为什么今天值得被我拿出来做分析呢?是因为在整个中国的“消费升级”大趋势下,“喜茶”做到了上面“前辈”们通通都没做到的一点——突破了单一的用户圈层(如,互联网)。
“喜茶”的火,并不是某一小众圈层的“自嗨”假象,而它所处的这个品类、模式、以及当下消费观念的迅速变革,都使得茶饮领域有出现下一个“星巴克”、“肯德基”的巨大想象空间。
这一切,都使得资本市场趋之若鹜。
下面我将分别从资本、模式、趋势与消费升级等角度切入——深入解析新晋网红“喜茶”备受热捧的原因。
一、资本热捧的原因
在消费升级浪潮的推波助澜下:
2016年7月14日,京东刘强东个人5亿元A轮投资因味茶,奶茶妹妹代言。
2016年8月22日,IDG资本联合知名投资人何伯权,共同投资喜茶金额超1亿元。
2017年春节前,奈雪の茶获得天图资本过亿元投资。
2017年3月8日,抹茶食品品牌“关茶”完成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峰瑞资本投资。
2017年4月,香港美亚投资斥资1亿美金与台湾一点点奶茶共同设立亚洲总部。
同年,台湾六角国际投资了2016年才进入大陆市场的茶饮品牌8botea。
一年时间内,茶饮行业融资金额合计超13亿元之巨。
要知道混迹资本市场的都是一群最敏感最富有冒险精神的动物,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13亿多真金白银掷向茶饮领域,这必然不是空穴来风。
一、复合增长率
根据7月3日,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饮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从2007年起我国茶饮料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几乎每年以30%的速度复合增长。
这份分析报告一披露,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在宏观增速6.9%的中国市场上,千亿级别的茶饮市场还能保持年30%的复合增长率才是吸引风险投资蜂拥而至的根本原因 —— 因为资本市场通常倾向于进入天花板高且高成长性的领域。
二、可复制性强
资本青睐茶饮领域,还有一点原因是:饮品容易标准化、sku很少,而且口味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太大的地域性差异。
1.标准化
标准化是餐饮品牌能否大范围扩张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肯德基能够做到全球扩张,而中餐馆大多只能独守一店的原因。
中餐馆高度依赖“厨师”的手艺在支撑,而我们都知道手艺这玩意是没法“标准化”、没法速成的,而厨师又是整个市场上的“稀缺资源”,做不到“批量生产”、招聘,所以即使中餐馆口味再一流,受制于厨师资源也没法做到批量复制、迅速开店扩张。
我们从这个角度看,也就可以轻松理解为什么“火锅”可以火遍大江南北,而粤菜、浙江菜等菜系无法做到大规模扩张了。—— 因为“火锅”这玩意,人人都是自己的厨师。
2.口味差异
品类决定品牌未来到底能长多大,天花板在哪里。
对于饮食行业的企业说,品类目标受众的多寡,是决定这家企业能做到多大的关键,而影响目标受众多寡的核心原因就是——口味的统一性。
北京人的“豆汁”,只有老北京喜欢喝,所以它出了出北京城是没有生存的土壤的。
山东人的“煎饼卷大葱”,除了东北人估计所有人都觉得“呛”得慌。
八大菜系里为什么只有川菜能够做到席卷全国?还不是因为辣味的统一性掩盖掉了其他的味觉,降低了对食材新鲜度的要求与制作口味上差异,所以才能迅速席卷全国。
而回到茶饮这一个类目,它则完美地规避了一这点。因为茶饮品的消费者口味是相对稳定的,没有太大的地域性差异性,所以风险投资看好它有“做大”的可能性。
「连锁案例」互联网+餐饮 如何打破传统思维?
三、盈利能力
行业复合增长率是大基础,而具体品类的盈利能力也是资本关注的核心。
我为了这篇文章,专门去抽调了市面上这些伟大的消费品公司(可口可乐、星巴克、肯德基等)的盈利数据,惊讶地发现这些在全球范围内成长起来的消费品公司,他们的市值和盈利能力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大公司相比并不逊色。
虽然消费品公司往往需要更长的成长周期,但也不失为一桩值得投资的好生意,尤其是在这个资本寒冬当中,新消费品的机会(中国的星巴克)就显得更加值得把握。
这也难怪,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人——巴菲特先生,也化身可口可乐铁粉,一直持有可口可乐的股票29年,都丝毫不变心、不抛售。
四、成长周期与抗周期性
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认为品牌是个慢生意,缺乏纯互联网项目的爆发式增长。但是,当我们研究了过去15 年里快速崛起的新兴品牌后发现,它们的成长曲线随着越来越透明、扁平化的线上渠道,以及裂变式的社交化传播,正在变得越来越陡峭。
也就是说,在移动互联时代,一个新品牌的成长速度已经今非昔比,打造一个新的消费品牌已经不再是大家固有印象认为的慢生意了。
从更长线来看,由于天然的抗周期性消费品公司可以在经济萧条时依旧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毕竟,即使资本寒冬来了,你可以不去旅游、不去购买奢侈品,但是你总不能不吃饭吧?
五、变现模式清晰
另一个角度,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一波完整的商业模式创新基本已经饱和,而下一代技术驱动的新商业模式还没有出现,在缺口处投资人放眼望去,新消费进入视野。
因为,移动互联网这一波商业周期发展到现阶段,线上流量都变得非常贵,这时候风险投资都会倾向投资变现效率最高的产品形态(如:直播、共单车、知识变现 或者 线下的喜茶、便利店等等),因为有直接的变现模式的项目会降低投资失败的概率。
方方面面 常温料理包采用巴式消毒(高温杀菌)在121度以上的高温下将肉制品内细菌杀死,抽真空并后再放入特制的耐煮、微波PET袋内密闭封口,这种制造工艺具有原食品的营养、美味外,更具备方便、健康、卫生、实惠的好处。是城市无明火厨房、中式快餐标准化,中式快餐连锁,以及中式快餐快速扩展,保证口味品质等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