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 上)
【八四】省察克治须时时用力
先生曰:「今为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尚多流于口耳,况为口耳之学者,能反于此乎!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时时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渐有见。如今一说话之间,虽只讲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盖有窃发而不知者,虽用力察之,尚不易见,况徒口讲而可得尽知乎!今只管讲天理来顿放着不循,讲人欲来顿放着不去,岂『格物』、『致知』之学!后世之学,其极至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的工夫。」
[译文]
先生说:“现在许多学习我‘格物’学说的人,大多只限于言论上,更何况喜欢空谈学问的人,能不这样吗?天理、人欲,其精微之处必时刻省察克治,才能逐渐领悟。现在人们在言谈之中,虽然嘴里讲着天理,不知道心中刹那间藏着多少私欲。私欲暗长但不自知的情况,即使用功去体察尚且发现不了,更何况仅仅空口白说,怎么能全部认识呢?现在只顾讲着天理却不去遵循,谈着私欲而任其留存不知道去除,这怎么是我‘格物’‘致知’的学说呢?后世的学子,顶多也是做得个‘义袭而取’的功夫。”
释疑:
名利色欲正是产生私心杂念的根源,时刻省察克治,时刻不忘去私欲、存天理即是格物。心学中的格物,不是空谈之学,而是体悟践行之学。空谈天理而不循,空讲人欲而不去,都是假修行,不诚无物。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说话之间,虽然讲的是天理,但是不知道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虽是满嘴的天理,但心中不乏私欲。只是耍耍嘴皮子,只说不练,讲天理,天理在这儿放着不去遵循;讲人欲,人欲在这儿放着不去根除,这根本不是格物致知之学。
集义是从心里长出来的“义”,持久牢固有效,“义袭”是被义打中、即兴表现出来的“义”,“而取”就是即兴套用一下标语口号,盗用名词,与实际的道理一点都不沾边。你说天理我也说天理,你说天理是从心里熬出来的,我说的天理是跟着你说的,自欺欺人。
批注:
①只。三轮执斋本、佐藤一斋本均作“口”。
②义袭而取。出《孟子·公孙丑篇》第.一上,第二章。朱子《孟子集注》云:“由只行一事偶合于义,便可掩袭于外而得之。”
净心斋笔录
2023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