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彰显魅力,语文课堂的精彩各有各的呈现。11月4号在颍上五中听了两节课,课堂可谓是精彩纷呈,给听课老师眼前一亮又收获颇丰。
两位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处,导入,感知,想象,训练。但两位老师的处理不同,这就是老师的功力与积淀。五十铺中心校王坤老师语言幽默,处处教学机智,过渡语言巧妙无痕,就连评价语也很有独特性。感知环节,王坤老师课件出示三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是怎样造人的?女娃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学生一下有刚可抓,问题顺利解决。女娲是神但具有人的特点,进入下一环节,哪里体现女娲最为深的特点,哪里体现女娲作为人的特点,学生圈点批注,老师顺势板书 神 人。学生展示是积极主动,老师也不放过细节,对学生读错的字音,词语巧妙纠正。 此环节学生认识了女娲作为神和人的特点。文章大家都很喜欢,但他不也是袁珂原创的,是改编的,那原创的文字呢?老师出示《风俗通》的原文,看作者增添了哪些内容?使用了哪些手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王坤老师把译文也出示出来,学生一下就能聚焦文中的段落12段,老师让学生把优美的词语加上着重好,指导学生读,读出喜爱之情,但读的不够。此环节让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王坤老师又用马克思的话来告诉学生神话的魅力。了解了还不行,还要运用,那就是续写神话故事《女娲造人以后》,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老师的熏陶下语言流畅,想象神奇,赢得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整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真是乐学呀!但一点点的遗憾是两位老师都没布置推荐阅读。遗憾也是最美的。
颍上五中的王艳老师,从字词入手,落实基础知识,对七年级孩子来说很有必要,但老师的方法很灵活,先让学生说发现的难写的字,老师也说几个难写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模拟写一遍,加深记忆。在后面环节的处理上,老师没有照顾到学情,出示的问题学生不能一下明白,课堂稍显沉闷。但王艳老师的朗读很有感染力,语言简洁。
就用听来的一句话就是:课同人不同,人同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