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身修、家齐
这是《大学》里八正道的三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积极引导,也是一个人生活的核心。
心正了,一切都正了。正如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心即理。”心正,是积极的内心力量,是积极的三观,是为人的大格局,是积极应对眼前事的定力。
《大学》里说“身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遇事产生恐惧、忧患、好乐等情绪,都不能达到心正。
积极的三观、坚定不移的定力、庞大的内心格局、积极的应对能力等都是心正的范围。圣人王阳明在少年时立下大志,要成为圣人。他在遭受奸人迫害,被贬到龙场去的途中,一路遭受着被暗杀的风险,他内心坚定、智慧,不但没用被小人暗算,而且成功抵达目的地。
到了龙场后,那是一个艰难的地方,语言不通,蛮夷人落后、凶残,汉人官员在那里是待不下去的,他不但生活下去了,还通过讲课感化了那里的人们。在那里,成就了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心正得到了升华。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大学》里的身修告诉我们需要修好自己的德行,修好自己的德行,我们就可以做到齐家。其实在告诉我们,人需要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榜样,当我们做好我们自己的同时,我们在积极地影响着我们的家人与周围的人。
儒家两个半完人之半个完人的曾国藩,就是修身的典型代表。他提醒自己与家人“人需要远离傲惰”,这个傲惰,就是《大学》里的“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曾国藩一生勤奋学习,严于律己,甚至对他的女婿都是严格要求,所以,他的后人,个个都是优秀的,真是曾国藩的这种修身精神影响了他的家人与后人。
曾国藩一生遇到很多挫折,也经历了人生失败与痛苦,他是始终坚持学习与反思,天天坚持写日记反思,经常给家人写信,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曾国藩家书》与《曾国藩日记》。在困难与挫折中修身,在生活与工作中修身,天天努力,毫不懈怠。天资愚钝的曾国藩成为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被儒家称为半个完人。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教化好,而能教化他人,是从来没有的事。家是我们的核心,也是我们最重要的部分,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经营不好,连自己的家庭都不重视,这种人是不值得交往与在乎的。一个人最大的成功也是是家庭的成功,一个人最大的事业也许是养育孩子的成功。一个对家庭不好的人,对于外界的好,也许不是真诚的,不对家庭负责的人也是不值得尊重的。
家是一个人最需要用心去经营的港湾与心灵之归宿,也是我们能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支持,正如孔子说的“亲亲为大”,孔子经常提到仁,他提到仁,他认为人首先要待自己的家人好,这就是“亲亲为大”。
前几年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公司换了领导,但是,公司里的人都不看好他,因为他对自己的家庭不负责任,对自己的妻子不好,对自己的孩子也不好,所以,公司里的人都认为一个经营不好家庭的人是管理部好公司的。果然,这家公司在这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领导的管理下,业绩是越来越差,最后,这样的人肯定也被撤职了,后来,听说,他的妻子也与他离婚了。这就是“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家也许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归宿,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核心利益,也是一个最值得牵挂的温情之地。对家庭负责的人,也会对世界负责,对家庭负责的人,也是对自己负责的人,家是最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的港湾,家庭幸福是我们一生最大的幸福。
“心正、身修、家齐”是我们的核心三要素,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学习都是正心、修身的场所,我们的幸福来自家庭,我们的幸福来自于为家庭的努力,家的幸福是我们的归宿,也是我们的需要努力去追求的。愿每天以“心正、身修、家齐”来践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