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第一次听到遗爱祠这个地名时,我还很小,并没有记忆,因为我那时的我还在桌子上跳!遗爱祠是我爷爷的家,也是我爸爸从小长大的地方。小时候的记忆很模糊我只记得那个两层的瓦房、对面的竹林和后街青石路上的黄桷树。关于这里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爸说以前这里有个祠堂叫遗爱祠。
后来因为爸妈工作,家安在了郊区。一年级时我爸又回到了遗爱祠开了一家杂货店,我也偶尔回到遗爱祠这边。瓦房没变,只是正对大街的那面摆了个柜台,里边放了得多杂货和我爱吃的糖!
我是三年级后定居过来的,那时家已经从瓦房改成了砖房了。变化最大的是对面的竹林,建了一间厂房。据说是一家线厂,因为原址被火烧后搬到了马路对面。从此竹林就变成了红砖竹席的厂房了。我爸说那个竹林也有他的回忆,他说小时候家里面的鸭子特别喜欢到竹林的水沟里洗澡,一到下午还可以捡些鸭蛋,至于是不是我家鸭子的就不清楚了。
当然我也转学到了我家后边的小学。小学名还是保留了这条街的名字遗爱祠,不过这条街却叫鹅岭正街了。鹅岭算渝中区高的地方,而遗爱祠小学正好建在山崖上,学校的三层教学楼顶是一个放风筝的好地方,不过这种危险操作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另一个好地方就是学校的一个超长石滑梯和操场上的石头乒乓台,都承载着小学的快乐。
后街的青石板尽头是遗爱祠这边唯一的公厕,记得以前都是跑公厕。一到晚上,昏黄的路灯照在青石板上,加上那棵两三米高的黄桷树,晚上上个公厕真要找个兄弟伙约起走。那晓得兄弟伙并不靠谱,一边走一边还渲染气氛(讲鬼故事)可能我不怕黑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有关遗爱祠的记忆都是长长的梯坎和青石板,街边的瓦房和山上的鸟叫。
现在的遗爱祠早已变成了鹅岒峰,唯一地名还保留没变的,就是印制二厂。不过也早已成了一处商业味浓浓的打卡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