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女孩要富养,可具体如何富养却是众说纷纭。看看网上,先有谈李湘如何富养女儿王诗龄,后又说林心如对女儿,才是真的富养。但不管哪一种,都是以经济基础为前提的,似乎普通人家的孩子天生与“富养”无缘......
《富足感》告诉我们,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家庭,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富足感,只有富足感才能让孩子拥有独立的能力和选择未来的底气!
书中从三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孩子拥有富足感:
一、怎么跟孩子谈钱?
一个人的金钱观主要受父母影响:倘若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予取予求,以爱之名,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这样的孩子通常会染上“富贵病”;相反,父母平时生活拮据,什么都货比三家,买所谓“性价比”最高的,孩子通常会养成买便宜货的习惯,且举止容易畏首畏尾。所以亲子间不仅要谈爱,还要谈钱。
在 孩子的理解中,钱能买到吃的、用的、玩的,有钱真好。那么何为“有钱”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在需要用钱时就有钱可用。事实上对钱的需求是多层面的,大致可分为5个层次:
生理需求:这是最基本的,先吃饱穿暖,进而吃美食、穿漂亮服饰
安全需求:有储蓄及应急资金必备不时之需
社交需求:走亲访友,建立人脉网
尊重需求:不可否认,有钱人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得到更多的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实现梦想也是需要金钱支持的,足够的经济基础让你有更多选择梦想的空间。
显然,对于不同的年龄层、不同性格、不同立场、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来说,需求是不同的。有些人对各个层面皆有需求、有些只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层面有需求,而不同的人对每个层面的需求深度也是不同的。
可见,“富足感”就像“幸福感”一样因人而异。剖析自我,确认自身真正的需求,定义金钱需求层次,才是拥有富足感的真谛。
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的不同阶段、在生活的不同场景中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对钱的认识,为孩子未来自我定义金钱需求层次奠定基础。
二、怎么教孩子用钱?
一般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就需要零花钱了。那么,是否要给?给多少?怎么给?给了以后怎么用?这就是父母教孩子用钱的第一课。
1. 是否要给孩子零用钱?
答案是肯定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懂得辨别金钱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用钱可以买到喜爱的文具、好吃的零食,孩子对金钱也逐渐有了需求。这个时候,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是必须的。
2. 零用钱给多少合适?
这没有标准答案,建议开始由父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估算一个数值给孩子。开始不要给太多,要与孩子约定几周或几月后由孩子自己来提需求。
在约定期满后,家长可协助孩子罗列每周/月的需求,例如交通费、饮食费(零食、外卖等)、日用品(文具、运动用品等),在单次金额与次数列出来后计算需要的零用钱,并通过一段时间来调整、固定。
有些孩子可能没有耐心做这些,甚至希望跟小时候一样,想买什么直接让家长买。这时家长应该有所警觉,孩子认识钱、花钱、管钱、赚钱、理财,这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如若一直由家长替代,那其他方面是否也是如此?长此以往,孩子何时才会成长?中国的“巨婴”还少吗?所以,一旦出现类似情况,家长要耐心教导孩子自己管零花钱的好处,陪着孩子共同度过这段适应期。
对于自控能力强且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孩子,可以在固定零用钱之外,增加一笔由孩子自由支配的钱。这笔钱可以积攒下来买孩子向往已久的物品,可以买同学的生日礼物,也可以作为孩子自己的储蓄金。
3. 零用钱怎么给?
孩子的零用金是按周给,还是按月给?现金还是转账?
书中建议,最好与孩子沟通解决。如果孩子太小可以由父母先定,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再调整。
比方说:小学的孩子可以先按周给,待其有一定的管钱能力后再改为按月给,且以现金形式为宜。中学生建议按月,若住校可以按学期给,主要看孩子自己的管控能力,沟通决定。至于给付方式可以给孩子在银行开户,定期转账,也可给现金或微信红包等,或者不同形式按比例给付,具体可以和孩子讨论决定。
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一次给孩子太多钱不好。怎么说呢?还是要根据小孩的性格来决定,不懂理财、自控力差的当然得慢慢来,不能给太多;但对于从小就有财商的孩子,越早让其开始理财越好。
记得以前有一个同事考上大学后,她父母就将大学4年的所有学费、生活费等都给了她,共计10万。这对当时的她来说是一笔巨款,即使每月多花点,毕业时也还能剩个2万左右。但她没有坐吃山空,不但将10万分几部分投资,还勤工俭学。到大学毕业时仍有近10万元,并且她已经了解了基金、股票、理财产品等各种投资工具。当毕业后拿到第一笔工资,有了固定收入后,她果断的将这笔资金作为首付,买了个小公寓,成为有房一族。这就是父母尽早让孩子管钱,并拥有正确财富观念的成功案例了。一样是刚毕业,别人还是一穷二白的时候,她已经拥有固定资产,有了底气。
4. 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钱理念,帮孩子理解“需要”和“想要”的区别:
以手机为例,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实只是“想要”而不是必须品;但对于中学生来说,有些作业是要用手机完成的,和同学出门联系、买东西付费都要用到。这是手机就变成了“需要”,但却不是时时需要。但对于成年人来说,购物、工作、学习、理财、交友几乎所有的事都要用到手机,这时手机就是必需品。
同理,食物是吃有营养的、好看的、还是美味的?衣服是买保暖的、轻便的、漂亮的、还是品牌的?这些在教导孩子认清“需要”和“想要”后,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5. 信用值多少钱?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不存在借贷问题。即使是小学生,也是经常会相互借钱买东西的。
—— “***,我上次借你买饮料的钱你还没还呢?”
——“啊?好像是有这事,多少来着?给你。”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不要等到别人要了再还,万一别人不好意思开口要,你又忘了,那么你在别人心中已经是一个没有信用的人了。所以向人借钱,应该比借出钱更放在心上。互联网时代,各种信用评价直接影响你的工作、购物、买房等。只有从小成为守信的人,成年后才能从容应对、维护个人信用。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报道,有个女留学生,在校成绩优异,毕业后想留在国外工作。尽管有导师的推荐信,但一连找了几家公司都被拒绝了。当最后一家公司又拒绝她时,她终于忍不住问招聘方自己是哪里不符合要求。招聘人员认可了她的能力,最终才为难的说,她曾有3次坐地铁未付费的记录。原来该国的地铁出入都是自觉买票乘坐,但会抽查。该女生发现这一现象后,觉得可以由此省下一笔钱,就经常不买票,谁曾想被查到的几次竟然有网络记录。只被查到一次还可以说是忘记了,一共3次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个经常逃票的人。招聘人员告诉她,他们国家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用这样不诚信的人。最终该女生只能回国找工作。
所以,诚信需要从小养成,从小事做起!
6. 教孩子避免诈骗
现在的诈骗真的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据说早些年福建有一个村的人都是靠诈骗发家致富的。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学校会定期发布各种防火、防溺水、防诈骗等知识,强制要求学生学习,这对孩子建立健全安全意识非常重要,毕竟光靠家长的耳提面命总有偏颇,也不够全面。
家长除了提醒孩子防止诈骗外,在孩子真的被骗时,不要埋怨,也不能不当一回事,而应正向引导。
朋友的儿子初中上的是住宿学校,记得有一次开学没多久周末就回来了,他当月的生活费2000元都被骗掉了。孩子是哭着回来的,他从没想过平时当笑话听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觉得自己蠢极了,同时又觉得要父母重新给自己生活费心里很愧疚。虽然父母没有责备他,但当父母再给他钱时,他一再强调自己会还钱给父母的,即使没有人要他还。可见被骗这件事,对他的心里产生的巨大的冲击。相信就算没人强调,他也会从此谨慎对待。
三、怎么教孩子存钱
认识钱、会用钱,但没有钱也是不会有富足感的。所以还应教会孩子赚钱和存钱。
1. 帮助孩子寻求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赚钱的意识是好事,但赚钱本身并不是越早越好。
中小学以学习为主,也是培养技能爱好的重要阶段。现在的家长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补习班填满了孩子的课余时间。虽然家长付出了时间、金钱、精力,孩子却不见得理解,甚至抵触。此时除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外,不妨与孩子聊聊各种兴趣班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事什么职业?或者通过孩子平时接触的各种职业,询问孩子的喜好,倒推这些职业需要的技能。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有可能会改变兴趣。此时家长应给出参考意见,与孩子探讨是否要放弃原有爱好,新爱好的未来发展及学习难度。只有孩子始终感兴趣并能坚持学习的兴趣爱好,才能支持他未来的梦想。
2. 为孩子存钱的同时也要教孩子自己理财
帮孩子存钱这件事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买保险、存教育基金、帮孩子存压岁钱......
这些都是不错的存钱渠道,但在帮孩子存钱时不妨逐渐让孩子参与其中。例如:
- 小时候零钱放入存钱罐;有零花钱后可以每月将用剩的钱,让孩子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中学后可以让孩子试着将每月剩余的钱投入理财账户,从而逐步认识理财产品、基金、股票。
- 吃肯德基时可以和孩子聊聊各国汉堡的价格,教孩子了解汇率差异,为未来认识外汇投资打基础。
- 当孩子有一定理财基础后,每年将可以将一部分压岁钱交由孩子自己管理
长此以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给孩子存下一笔不菲的金额,既可以作为孩子的教育资金,也可以作为毕业后的启动资金。更重要的是长期的理财知识输入与实践,让孩子可以更从容的面对未来的挑战。
《富足感》是一本财商启蒙读物,重在从小培养孩子的财经素养,给孩子受用一生的金钱观。若你也是宝爸宝妈,不妨仔细阅读,必然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