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部分绝大多数在讲how, 我选择几点自己比较有感触的点来写一写。
教育哲学的演变
在讨论作者自己的论点:民主主义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的时候,作者把三个历史阶段在西方教育里程碑的理论做了比较和分析。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面构造了一个完美的社会模型,整个社会分三个阶层:执政者、军人、工农商。通过进行一种教育形式,对每个人进行筛选,发现他们各自的天赋,提供一个方法给每个人分配与他天赋相适应的工作和阶层。为维持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秩序和统一,每个人做分内的事,永不侵犯他人。
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它将每个人按天性分成阶层,而且只有少数阶层,这种有限能力和有限阶级的理论,实质上是把个人置于从属地位,并否定了个人能力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另外,他的思想是静止的,他认为变革是社会动荡的不安因素,真正的现实是不可改变的。由此可见,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不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它是由上至下的一种执政形式,完全把个人的变化和流动排除在外,将他们绑定在固定的阶层。
而18世纪的教育哲学,以卢梭为代表的个人本位论/人道主义的启蒙主义思潮,他们主张自然主义的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是为个体的生长与发展服务,而不是为了社会培养符合社会的公民。 杜威称之为“反社会哲学”。这种哲学思想和柏拉图的理论基本上是完全相反的。杜威认为,仅仅把事情交给自然决定,听命于机缘偶然,就否定了教育的意义。教育过程的进行,不仅需要有某种方法,而且需要积极的机构和行政机关一起配合才能进行。
19世纪以康德和他的支持者,费希特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将上述两个理想重新试图平等对待:一种是教养有个性的,个人完全的自由发展;二是通过社会训练与政治上的服从所取得的个人发展,将民族国家作为实现个性和全人类理想的中介。这种思想似乎弥补了前面两种哲学理论的缺陷,但却把社会目标的概念窄化了,专指同一zheng zhi单元。
讲到这里,有一个问题:教育是基于国家目标还是更广阔的社会目的?如果仅仅是爱国主义,而不是追求更高层次全人类的共同目标,那就非常的狭隘了。杜威的观点是,如果一个社会里的全体成员共享社会利益,并联合生活互相影响,构建民主主义社会,在这种社会制度下的教育,不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还能促进社会进步。这显然是民主主义和教育这本书的核心思想。
一点点我的思考:了解了几个重要历史时期教育哲学的理论和发展的脉络,对杜威的思想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我觉得,杜威这种民主主义的教育理念也是非常理想化的,甚至有一些共产主义的影子,对于跨越国家这种zheng zhi 单元的,而追求人类社会的教育理想,在现在这个人类社会很难。我们这个世界在zheng zhi形式上还是分割的,并且并没有统一的教育理念,甚至这世界上的很多角落,民主和zi you都无法实现,教育更可能是把个人作为guo jia制度的附属在进行着。这里提一下911事件,和巴以chong tu,很多狭隘的ai guo zhu yi 教育。。。我觉得写多了可能又会被锁文。。打住打住!
回答我自己在这本书第二篇里面自己提出的疑问,我认为杜威实验学校的失败和理论未能在20世纪初广泛被应用,包括在中国传播受到的阻力,是跟历史背景和zheng zhi 形态息息相关的。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思想的开放,似乎他的思想又被重新重视了起来。不可置疑的是,他的理论虽是理想的,但也是有前瞻性的,随着教育的改革,也许会有更多在杜威理论基础上更多的创新,也许有一天这种理想终会实现,谁知道呢?
本来打算写三个观点的,但是一个就写了这么多,明天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