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晋元帝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在成都,被成都王司马颖软禁。司马繇害怕司马颖加害自己,就逃跑了。
到了河阳的时候,被渡口的守军拦了下来。
随行的宗典从后面赶上来,用马鞭抽了司马繇一下,大声说:“你个死老头子!现在国家禁止达官贵人渡河,像你这样的死老头子也被禁止渡河了么?”说完了哈哈大笑,司马繇由此逃脱。
宇文泰和侯景交战的时候,宇文泰的马匹中箭,惊厥逃跑,把宇文泰摔在了地上。
东魏士兵追赶他,宇文泰和侍卫都走散了。
李穆在旁边用鞭子抽打宇文泰的背,一边咒骂道:“你个残兵败将,你们家主子在哪里,你为什么自己呆在这里?”
追赶的人毫不怀疑,认为宇文邕只是一个普通人,就放过了宇文泰。
李穆将自己的马给宇文泰骑,一起逃出生天。
王廞战败以后,王廞的小儿子王华被一个叫昙永的和尚救下来。和尚让王华提着包袱跟着自己,渡口的巡逻兵怀疑王华的身份。
这时候和尚昙永对着王华骂道:“你这个贱婢还不抓紧走。”一边说一边打了王华十几下,王华因此而脱险。
原文
晋元帝叔父东安王繇,为成都王颖所害,惧祸及,潜出奔。
至河阳,为津吏所止,从者宗典后至,以马鞭拂之,谓曰:“舍长,官禁贵人,而汝亦被拘耶?”因大笑,由是得释。
宇文泰与侯景战,泰马中流矢,惊逸,泰坠地。东魏兵及之,左右皆散。李穆下马,以策击泰背,骂之曰:“笼冻军士,尔曹主何在.而独留此?”追者不疑是贵人,因舍而过。穆以马授泰,与之俱逸。
王廞之败,沙门昙永匿其幼子华,使提衣幞自随,津逻疑之,昙永呵华曰:“奴子何不速行?”捶之数十,由是得免。
补
晋元帝,即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
东安王繇(yao,二声,姚),即司马繇,司马懿的孙子,初封东安郡公,后来东安郡王。他诛杀了权臣,取而代之,后来终于还是死在司马颖手里。
宇文泰,西魏权臣,北周政权的奠基人。他在大部分时间都被高欢压制着,但是他最终还是将高欢熬死了,终于改变北周和北齐的态势。
侯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侯景的履历实在是太给力了,先投靠尔朱荣,又跟着高欢混。在投降萧衍,然后反戈一击,攻破建康饿死萧衍。最终被陈霸先和王僧辩击溃,被分尸。大儿子被高澄剥皮后烹死,剩下的四个儿子先被阉割再被烹死。这样的结局也是没谁了。
李穆,北魏至隋时期的名将。北魏时期追随宇文泰,营救宇文泰有功被封为武安郡公。北周时期,得罪了权臣宇文护,罢官。后来又支持杨坚,被赐予丹书铁券,拥有“赞拜不名、无反不死”的特权。
王廞(xin,一声,新),东晋时期官员,出身于琅琊王氏,是王导的孙子。他跟随王恭起兵征讨王国宝(想一想,他曾经出现在我们的故事里),后来被刘牢之击溃,不知所终。
华,即王华,王廞的儿子。被刘裕重视,跟随刘裕北伐。后来又被刘义隆视为心腹,帮助刘义隆铲除徐羡之和傅亮,死后被追封为新建县侯。
感
我只是觉得李穆的故事有点问题。
反正要是我追赶的话,我不可能把目标只定在宇文泰。
能抓到宇文泰固然是好,但是抓一个李穆,似乎也不亏啊。
不能只想着钓大鱼啊,毕竟“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啊。
当然了,我这种想法应该说也有可能是没办法获得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