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读书经历。读了很多书,却发现什么也没有记住,开始怀疑读书的意义和作用。
你可能会问读书还不简单,不就是翻开书去读就是了?但是我们这样的读书真的能起到我们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吗?这样的读书真的能够为我们自己所用吗?读完书,做做读书笔记真的就够了吗?
在读完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之后我发现,你如果不掌握这个方法,你很有可能是在“假读书”。
从2009年开始,赵周开始在企业培训中探索提升成人学习效率的方法,几年探索下来的结果就是“拆书法”,由此创立一个社群组织“拆书帮”。2013年初,他推出了这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不断再版。
赵周认为,通常成年人读书存在的问题是: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看不下去。因此,他提出的方法论原则是:
第一,它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不要求读完全书,不用考试,用零碎时间即可完成。
第二,强调自我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书或老师为中心。
第三,它致力于内化和应用知识,实现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而不是致力于理解和记忆知识。
运用“拆书法”的效果是,可以从任意一本30元左右的致用类图书中,得到与一场3万元的培训课同等的价值。
很多知识只是长得像知识而已。很多人也只是装作很爱学习而已。
读书有用还是无用?关键在于学习者是否具备使学习有用的能力。
读书无用论的本质是,学习者不具备使学习有用的能力。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读书呢?
用拆书法去读书。这种拆书学习法适用的是致用类书籍。
拆书法如何使用?
准备3本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用来做3类笔记(I、A1、A2):
第一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第二类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三类拆解(A2):以后我怎样应用。
R、I、A分别指Reading、Interpretation和Appropriation,即阅读片段、引导促进、拆为己用。这是拆书法的三个核心环节。
阅读片段:通过速览,选出书中一些关键片段,仔细阅读。
引导促进:用提问的方式深度挖掘这段文字包含的核心理念、方法、案例。
拆为己用:如果讲这些理念、方法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应该如何使用?
学习者在拆为己用的过程中反复“体验”和“反思”,可以更好地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将知识应用于工作与生活。“体验”和“反思”两个过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知易行难:知道知识是容易的,将其转化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困难的。强调学习者要在学习知识之后,联系和反思自己的经验。
而知识或者眼界本身并不能改变命运,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方式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