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场景和意义下,消费者对于其“价值”的感知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低成本的产品可以卖出高价的原因之一。
得到上听到一个案例。
以前的小商小贩在街边摆着一个个装着水的脸盆,卖彩色的雨花石,很便宜,几块钱可以抓一大把,全卖光也挣不了几个钱,那怎么办呢?
不直接卖石头,而是卖“挖矿”体验项目。
把一堆漂亮的石头倒进泥沙里,让小朋友自己到里面去“淘金”。这里面不只有雨花石,还有琥珀、化石、水晶等等各种各样的石头,但成本都不高。每个小朋友给配一个小矿灯,其实就是一个头戴LED灯。可以用来照射石头、分辨石头。
在小朋友淘金的过程中,还会有小姐姐专门讲解,琥珀是怎么形成的?三叶虫化石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小朋友找完石头之后,小姐姐会让小朋友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当面把石头做成宝石项链。
临走时,还会送他一张单子,单子上有各种各样宝石的名称和贴纸,小朋友回家以后也能继续研究。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几块钱的石头可能卖到上百块,消费者还愿意买单。从直接卖石头到卖体验,家长不但不会觉得坑爹,还觉得物超所值。
如果专注于介绍产品本身的特点,那么人们思考的导向自然会聚焦于产品本身,考虑它的成本然后对比它的价格,再做出判断。如果把产品放到一个新的场景,着重于场景和体验的构建,那么人的关注点,会逐渐转移到场景或体验给自身带来的“感受”上来。
前者是产品价值,后者是体验or情绪价值,归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人们愿意付出的成本自然不同。有越来越多的商家从直接卖产品,转变成卖体验。把不值钱的廉价商品,靠体验卖出了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