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长物志》第149天2022年10月3.4.5.6.7.8.日

卷十一《蔬果》

【题解】

本卷为果蔬的总论,文震亨以孟尝君的客人分出等级吃饭开头,表达了自己的不屑,引出古人山肴野蔌的生活。对于层酒累肉、满足口腹之欲的饮食,文震亨很是鄙弃,认为太俗气。但他显然也并不是今天的素食主义者,在他准备的消闲食品中,不仅有果蔬,还有山珍海味和鹿脯干。

今天提倡素食是着眼于果蔬对人体健康的意义,而文震亨对果蔬的享用则是用来供白日清谈、夜晚消闲的,不仅追求菜肴的可口,还追求视觉上的悦目。食蔬果的生活与闲居、田园相联系,晋潘岳《闲居赋》曰:“灌园粥蔬,以供朝夕之膳。”文震亨之所以认为酒肉生活“秽吾素业”一则因为幽居之韵士与大鱼大肉似乎不太相称,二则与古代“肉食者鄙”的传统有关,《左传·庄公十年》中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以肉食者指代身居高位、俸禄丰厚而眼光短浅的人。实际上,鱼肉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食物,《孟子·梁惠王上》曰:“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代有“七十岁不食肉不饱”的说法,肉类也有着果蔬无法代替的作用。

【原文】

田文坐客①1,上客食肉,中客食鱼,下客食菜,此便开千古势利之祖。吾曹谈芝讨桂②,既不能饵菊术③,啖花草,乃层酒累肉④,以供口食,真可谓秽吾素业⑤5。古人蘋蘩可荐⑥,蔬笋可羞⑦,顾山肴野蔌⑧,须多预蓄,以供长日清谈,闲宵小饮。又如酒鎗皿合⑨,皆须古雅精洁,不可毫涉市贩之屠沽气。又当多藏名酒,及山珍海错,如鹿脯、荔枝之属,庶令可口悦目,不特动指流涎而已⑩。志《蔬果第十一》。

【注释】

①田文:即孟尝君。战国时齐国贵族,田婴之子,袭封于薛。他轻财下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一度入秦为相,遭忌被囚,逃归齐国。湣王以其为相。他联合韩、魏,发展合纵抗秦势力。齐湣王七年(前294),因贵族田甲叛乱,出奔至魏,任魏相。又联络赵、燕等国,附秦攻齐。坐客:座上之客。

②谈芝讨桂:即谈论、钦慕芝桂的高洁。

③饵菊术:吃菊花、白术。

④层酒累肉:大量饮酒食肉。

⑤素业:清白的操守,儒素的生活。

⑥蘋蘩:即蘋和蘩。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蘋,植物名。生浅水中,叶有长柄,柄端四片小叶成田字形,也叫田字草。夏秋开小白花。蘩,植物名。即白蒿,可食。一说为款东、款冬。荐:佐食。

⑦羞:美味的食品。

⑧山肴野蔌(sù):野味与野菜。

⑨酒鎗(chēng):旧时一种三足温酒器。皿合:饮食之用器。

⑩动指:食指动,有美味可吃。流涎:口涎流出,食欲已动。

【译文】

孟尝君的座上客,上等客人吃肉,中等客人吃鱼,下等客人吃蔬菜,这便是千古势利处世的源头。我们谈论钦慕高洁的芝桂,却不能餐菊花、白术,食花花草草,而是大量饮酒食肉,满足口腹之欲,真是玷污我辈的儒素生活。古人食蘋蘩,佐蔬菜、竹笋,所以提前准备很多野味野菜,以供白日清谈、夜晚消闲小饮。酒器食具要古雅精致而干净,不可沾染丝毫肉铺酒肆的市井气。还应多准备些名酒及山珍海味,如鹿脯干、荔枝之类,让菜肴既可口又悦目,不只是让人动筷子、流口水而已。记《蔬果第十一》。

共学《长物志》第150天2022年10月4日

卷十一《蔬果,樱桃》

【题解】

文震亨追溯了樱桃的名称,并提到樱桃干夹置玫瑰花瓣的吃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樱桃树不甚高。春初开白花,繁英如雪。叶团,有尖及细齿。结子一枝数十颗。”樱桃鲜红剔透,味甜或带酸。考古工作者曾在商代和战国时期的古墓中发掘出樱桃的种子,《礼记》中已有仲夏之日“以含桃先荐寝庙”的记载,“含桃”即樱桃。唐代白居易有《吴樱桃》诗曰:“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鸟偷飞处衔将火,人摘争时踏破珠。”鸟喜欢偷食樱桃,人也争相采摘。

【原文】

樱桃古名“楔桃”,一名“朱桃”,一名“英桃”,又为鸟所含,故《礼》称“含桃”①。盛以白盘,色味俱绝。南都曲中有英桃脯②,中置玫瑰瓣一味,亦甚佳,价甚贵。

【注释】

①“樱桃古名'楔(xiē)桃’”几句:樱桃亦称“楔桃”(见于《广雅》)、“朱桃”(见于《群芳谱》)、“英桃”(见于《博物志》)、“含桃”(见于《礼记》)。楔,樱桃。

②南都:即今南京。曲中:明代官妓聚居之处。英桃脯:樱桃干。

【译文】

樱桃古代称作“楔桃”,也叫“朱桃”,又叫“英桃”,常被鸟含在嘴里,所以《礼记》中称为“含桃”。用白色盘子盛放樱桃,色味都极佳。南京官妓聚居之处有一种樱桃干,中间放置了玫瑰花瓣,也非常好吃,只是价格很昂贵。

卷十一《蔬果,桃李梅杏》

【题解】

文震亨在卷二已评鉴过桃李梅杏,但欣赏的是花,此卷再次提到,讲的是果实,这是日常生活中食用最多的果实。他认为桃子品级在李子之上,因为桃子的味道更鲜美。他提到嫁接的杏梅,宋范成大《梅谱》云:“杏梅,花比红梅色微淡,结实甚匾,有斓斑色,全似杏味。”

文中提到一种消梅能提神止渴,实际上生食梅子都能生津止渴。清代王士祯《董起男送风雨梅戏占为谢》曰:“吴中五月梅黄雨,想像千年舶棹风。珍重遗来香软齿,不须将醋沁曹公。”此处的“曹公”即梅子。《世说新语》记载,三国时期魏兵南下,行军途中天气炎热,将士渴不堪言,却无处找水。曹操即对众人说,前边不远有梅林,将士们听说后,想起梅的酸味,口水禁不住淌了出来。这就是“望梅止渴”的典故,也由此,吴人谓梅子为曹公。

【原文】

桃易生,故谚云“白头种桃”①。其种有:匾桃、墨桃、金桃、鹰嘴、脱核蟠桃,以蜜煮之,味极美。李品在桃下,有粉青、黄姑二种,别有一种,曰“嘉庆子”,味微酸。北人不辨梅、杏,熟时乃别。梅接杏而生者,曰杏梅。又有消梅,入口即化,脆美异常,虽果中凡品,然却睡止渴,亦自有致。

【注释】

①白头种桃:典出《埤雅》指桃树生长很快,迅速结子。

【译文】

桃树容易生长,所以有“白头种桃”的谚语。桃树的品种有:匾桃墨桃、金桃、鹰嘴、脱核蟠桃,用蜜汁煮食,味道非常鲜美。李子品级在桃树之下,有粉青、黄姑两种,还有一种叫“嘉庆子”,味道微酸。北方人不会辨别梅、杏,直到成熟的时候才分辨得出来。梅树嫁接到杏树上而生出的果实叫杏梅。还有一种消梅,入口即化,特别脆美,虽然只是水果中的平凡之物,却能提神止渴,也很有情趣。

共学《长物志》第151天2022年10月5日

卷十一《蔬果,橘橙》

【题解】

橘子为秋冬季常见的美味佳果,文震亨介绍了洞庭湖、衢州所产和漆碟红三种橘子,并提到橘子可谋利。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中有一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讲的便是一个倒霉的商人因为贩运橘子而发财的故事。橘子美味可口,洞庭湖一带的尤其鲜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不同的水土,结出不同的果子,洞庭湖一带大概是特别适宜橘子生长。清代王士禛《久病初出东门登舟》诗曰:“洞庭橘柚千树黄,莼丝柔滑胜蔗浆。”千树万树的橘子美丽耀眼,柔滑的果肉更让诗人念念不忘。

关于橙子,文震亨介绍了做成“金虀”的吃法,实际上橙子剖开即可食用。宋周邦彦《少年游》一词提到橙子:“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短短几个字,就是一副美丽温馨的画面,新鲜亮丽的橙子,纤细秀美的手指,让人联想到一个美丽的女子。

宋苏轼在《赠刘景文》-诗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在苏轼的记忆中,橙黄橘绿是一年中最为美好的景致。

【原文】

橘为“木奴”①,既可供食,又可获利。有绿橘、金橘、蜜橘、扁橘数种,皆出自洞庭;别有一种小于闽中,而色味俱相似,名“漆碟红”者,更佳;出衢州者皮薄亦美②,然不多得。山中人更以落地未成实者,制为橘药③,酸者较胜④。黄橙堪调脍⑤,古人所谓“金虀”⑥;若法制丁片,皆称俗味。

【注释】

①木奴:代指橘。按《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孙休注引《襄阳记》,叙丹阳太守李衡于宅旁种橘千株,临终谓其子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语本此。

②衢州:即衢州府。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改龙游府置,治西安县(今浙江衢州)。

③橘药:用糖熬制过的橘子。

④酸:一本作“咸”。即用盐腌渍。

⑤调脍:像鱼肉一样切为细片。

⑥金虀(ji):谓精美的食物。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八和齑》:“熟栗黄。谚曰:金虀玉脍。橘皮多,则不美;故加栗黄,取其金色,又益味甜。”

【译文】

橘子又称为“木奴”,既可以自己食用,也可以出售获利。有绿橘、金橘、蜜橘、扁橘数种,都产自洞庭湖;另有一种小于闽橘而色味都与其相似的,称之为“漆碟红”的,味道更佳;产自衢州的薄皮橘子也很美味,但不易多得。山中的人们将没有成熟掉到地上的橘子制成橘药,酸的味道更好。黄橙可以像鱼肉一样切为细片,即古人所谓的“金虀”;如果现在如法炮制,切成丁和片,那就都成为俗味了。

卷十一《蔬果,柑》

【题解】

文震亨讲到了地域差异造成柑的不同味道,洞庭湖的甘美,江苏新庄的缺少汁液。柑和橘相似,都属柑橘属的宽皮柑橘类,但柑一般比橘大,比柚小,圆形,皮比橘厚。有药用,性凉。

唐代李颀《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诗曰:“芦花独戍晚,柑实万家香。”柑成熟的时候,万家飘香。柑外表金黄,但里面的果肉容易干瘪,所以总是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讽刺联系在一起。《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方外人士左慈在曹操事业最顶峰时赠其硕大鲜美的柑子,曹操剖开,里面却空空如也,正是左慈对曹操功业的嘲讽,看上去无比辉煌,实则到头一场空。明代刘基写有《卖柑者言》也是讽刺欺世盗名之人才能与地位的不一致。

【原文】

柑出洞庭者,味极甘;出新庄者①,无汁,以刀剖而食之。更有一种粗皮,名蜜罗柑,亦美。小者曰“金柑”,圆者曰“金豆”。

【注释】

①新庄:江苏苏州的地名。

【译文】

产自洞庭湖的柑,味道很甘美;产自新庄的,没有汁液,要用刀剖开食用。还有一种粗皮的,叫蜜罗柑,也很甜美。小的叫“金柑”,圆的叫“金豆”。

共学《长物志》第152天2022年10月6日

卷十一《蔬果,香橼》

【题解】

香橼,又称枸橼,唐宋以后改叫香橼,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喜温暖湿润气候,怕严霜,不耐严寒,主要产于我国的云南、两广地区。果椭圆形、近圆形或两端狭的纺锤形,重可达两千克,果皮淡黄色,粗糙,难剥离,果肉无色,近于透明或淡乳黄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气。能入药,主要治疗胸腹闷和痰多等症。文震亨介绍的是取瓤及做汤的吃法。明郑板桥《借寓南园,值郭质亭母刘太宜人生辰,送土物代柬》诗曰:“江南年事最清幽,绿橘香橼橄榄收。持荐一盘呈阿母,可能风景似瓜洲。”

【原文】

大如杯盂,香气馥烈,吴人最尚。以磁盆盛供,取其瓤,拌以白糖,亦可作汤,除酒渴。又有一种皮稍粗厚者,香更胜。

【译文】

香橼大如水杯,香气浓烈,苏州人最为喜欢。用瓷盘盛放,取出果肉,拌上白糖,也可以做汤喝,用于酒后解渴。还有一种果皮稍粗厚的,香气更浓郁。

卷十一《蔬果,枇杷》

【题解】

清王士禛《广州竹枝》诗曰:“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盘三月有杨梅。写出了岭南气候温暖,花果品种之繁多。枇杷、樱桃、杨梅并称初夏三姐妹。枇杷因为长得有点像乐器琵琶而得名,叶长圆形,花白色,冬花夏熟。果实为球形或椭圆形,味甜美,供生食,叶可入药。文震亨喜欢独核枇杷,他觉得枯萎后的枇杷味道绝美。宋代范成大《夔州竹枝歌》诗曰:“新城果园连瀼西,枇杷压枝杏子肥。半青半黄朝出卖,日午买盐沽酒归。”写出枇杷、杏子成熟季节果农早晨去卖水果,中午买盐买酒归家的农家生活。

【原文】

枇杷独核者佳,株叶皆可爱。一名“款冬花”,荐之果奁,色如黄金,味绝美。

【译文】

独核的琵琶最好,枝叶都很招人喜爱。枇杷又叫“款冬花”,枯萎后放入果盒里面,色泽金黄,味道绝美。

卷十一《蔬果,杨梅》

【题解】

文震亨将杨梅与荔枝并置,他不喜欢泡酒、蜜渍的吃法,喜欢新鲜的杨梅。杨梅果实球形,表面有粒状突起,酸甜可口,吃多了会倒牙。文震亨认为只有苏州光福山出产的最好,别处的都不好,这应该是他的经验之谈。唐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曰:“江北荷花开,江南杨梅熟。荷花开时,正是杨梅熟时。宋苏轼《赠惠山僧惠表》诗曰:“欹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以老饕著称的东坡,虽吃到了新鲜的卢橘、杨梅,遗憾的是却带着酸味。

【原文】

吴中佳果,与荔枝并擅高名,各不相下。出光福山中者①,最美,彼中人以漆盘盛之,色与漆等,一斤仅二十枚,真奇味也。生当暑中,不堪涉远,吴中好事家或以轻桡邮置②,或买舟就食。出他山者味酸,色亦不紫。有以烧酒浸者,色不变,而味淡;蜜渍者,色味俱恶。

【注释】

①光福山:山名,在今江苏苏州吴中区西南,近太湖。

②轻桡(ráo):小桨。借指小船。邮置:宋时指诸路州县通信传递机构总名。马传递为置,人传递为邮。此指传递。

【译文】

杨梅是苏州的绝佳水果,与荔枝并擅美名,不相上下。产自苏州光福山山中的最为美味,那里的人用漆盘盛放杨梅,杨梅的颜色和漆色一样鲜亮,一斤只有二十枚,是极好的果品。杨梅成熟时正是暑期,不能远运,苏州有不怕麻烦的人有的用快艇运输,有的乘船前往品尝。产自其他山里的杨梅,味酸,颜色也不发紫。有用烧酒来浸泡杨梅的,颜色不变,但味道发酸;有用蜜渍的,色味俱差。

共学《长物志》第153天2022年10月7日

卷十一《蔬果,葡萄》

【题解】

文震亨对葡萄的介绍如此简单,让人怀疑他对葡萄并不熟悉,或者不爱吃。在果品中,葡萄的资历最老,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新生代第三地层内就发现了葡萄叶和种子的化石,证明距今六百五十多万年前就已经有了葡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葡萄的种子带回中原,葡萄开始在中原繁衍。

绘画中多有以葡萄为题材的,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最为出名。画面上,藤条错落,枝叶纷披,倒挂的墨葡萄鲜活而肆意。徐渭自题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晶莹饱满的葡萄正如他一身的才华,无处售卖,抛掷于野外荒藤中。

【原文】

有紫、白二种:白者曰“水晶萄”,味差亚于紫。

【译文】

葡萄有紫色、白色两种:白色的叫“水晶萄”,味道不及紫葡萄。

卷十一《蔬果,荔枝》

【题解】

提起荔枝,人们总会说到两个人,杨贵妃与苏轼。自从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后,杨贵妃与荔枝就密不可分了。文震亨也提到此事,但他为杨妃开脱“不可谓非解事人”,不是杨妃不惜民力,而是因为荔枝太美味了。唐代的宰相张九龄在《荔枝赋并序》里称赞南海的荔枝:“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荔枝好吃,却不易存放,唐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说:“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所以才有了骑马千里迢迢送荔枝给杨贵妃的事情。

而苏轼爱吃荔枝也是出了名的,其《惠州一绝》曰:“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被贬岭南,失去了昨天的权力和辉煌,还是如此达观,可见苏轼的胸襟,也可见荔枝的吸引力。

【原文】

荔枝虽非吴地所种,然果中名裔,人所共爱,“红尘一骑”①,不可谓非解事人②。彼中有蜜渍者,色亦白,第壳已殷,所谓“红繻白玉肤”③,亦在流想间而已④。龙眼称“荔枝奴”⑤,香味不及,种类颇少,价乃更贵。

【注释】

①红尘一骑:出自唐杜牧《华清宫》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指杨贵妃嗜好荔枝,派专人骑马千里将荔枝送往京城。

②解事:懂事。

③红繻(rú)白玉肤:指荔枝红壳白肉。儒,彩色的缯帛。

④流想:流传与想象。

⑤荔枝奴:荔枝过后龙眼成熟,故称为荔枝奴。

【译文】

荔枝虽非苏州所产,但果中佳品,人所共爱,关于杨贵妃“红尘一骑”的说法,并非是杨妃不懂事啊。其中有蜜渍的,肉色也很白,但壳已变红,因此有“红繻白玉肤”的说法,不过这也只是对荔枝的想象而已。龙眼被称为“荔枝奴”,香味不及荔枝,种类很少,价格更贵。

卷十一《蔬果,枣》

【题解】

《诗经·豳风·七月》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礼记》中有“枣栗饴蜜以甘之”的说法《战国策》中说:“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显然,枣很早就开始种植了。在古代,枣也是诸侯之间互相问候的礼品之一。众多枣类中,文震亨认为“小核色赤者”味道最美。枣脯属金陵、浙中的好吃,这应该是在他的经验范围内的说法,北方的大枣他可能没有吃过。

【原文】

枣类极多,小核色赤者,味极美。枣脯出金陵,南枣出浙中者,俱贵甚。

【译文】

枣的种类很多,核小色红的,味道极为鲜美。南京产的枣脯,浙江产的南枣,都很珍贵。

共学《长物志》第154天2022年10月8日

卷十一《蔬果,生梨》

【题解】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七月·时品》提到梨的种类:“梨种亦多,有秋梨、雪梨、波梨、密梨、棠梨、罐梨、红绡梨。外来则有常山贡梨、大名梨、肉绵梨、瀛梨、洺梨。”文震亨则把梨分为甘甜与发酸两种,并给出了鉴别的方法。

梨树开白花,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句子千古流传,予人以美好的想象。唐玄宗精通音律,喜欢歌舞,常在梨园里和大家一起表演,所以后世称戏剧界为“梨园”。

【原文】

梨有二种:花瓣圆而舒者,其果甘;缺而皱者,其果酸,亦易辨。出山东,有大如瓜者,味绝脆,入口即化,能消痰疾。

【译文】

梨有两种:花瓣圆而舒展的,果实甘甜;花瓣少而皱的,果实发酸,也很容易辨别。产自山东的梨,有一种和瓜一样大的,味道很脆,入口即化,能消除痰疾。

卷十一《蔬果,栗》

【题解】

文震亨说栗子是“山家御穷”最好的食物,杜甫寓蜀时也曾以栗子养家糊口。这里文震亨有误,杜甫用以充饥的并非板栗,而是栎树所结的橡栗。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曰:“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杜甫捡拾的是《庄子·盗跖》篇里的橡栗,也是早期人类的主食:“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而文震亨笔下的栗子应该是《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栗:“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了板栗的分类:“栗之大者为板栗,中心扁子为栗楔。稍小者为山栗。山栗之圆而末尖者为锥栗。”栗子像刺猬一样,浑身都是刺,长熟了才开口。栗子树喜欢阳光,容易生长,寿命很长。

【原文】

杜甫寓蜀①,采栗自给,山家御穷,莫此为愈。出吴中诸山者绝小,风干,味更美;出吴兴者,从溪水中出,易坏,煨熟乃佳。以橄榄同食,名为“梅花脯”,其口作梅花香,然实不尽然。

【注释】

①杜甫寓蜀:史载杜甫在四川时采摘栗子充饥,儿女有饿死的。

【译文】

杜甫寓居四川时,靠采摘板栗养家糊口,山里人维持生计,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苏州山里产的板栗都很小,风干后,味道更美;吴兴产的板栗,从溪流中运出,容易坏,煮熟存放才好。板栗与橄榄同食,被称为“梅花脯”,因为它的口味有梅花香,其实也不尽然。

共学《长物志》第151天2022年10月5日

卷十一《蔬果,橘橙》

  【题解】

  橘子为秋冬季常见的美味佳果,文震亨介绍了洞庭湖、衢州所产和漆碟红三种橘子,并提到橘子可谋利。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中有一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讲的便是一个倒霉的商人因为贩运橘子而发财的故事。橘子美味可口,洞庭湖一带的尤其鲜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不同的水土,结出不同的果子,洞庭湖一带大概是特别适宜橘子生长。清代王士禛《久病初出东门登舟》诗曰:“洞庭橘柚千树黄,莼丝柔滑胜蔗浆。”千树万树的橘子美丽耀眼,柔滑的果肉更让诗人念念不忘。

  关于橙子,文震亨介绍了做成“金虀”的吃法,实际上橙子剖开即可食用。宋周邦彦《少年游》一词提到橙子:“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短短几个字,就是一副美丽温馨的画面,新鲜亮丽的橙子,纤细秀美的手指,让人联想到一个美丽的女子。

  宋苏轼在《赠刘景文》-诗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在苏轼的记忆中,橙黄橘绿是一年中最为美好的景致。

  【原文】

  橘为“木奴” ①,既可供食,又可获利。有绿橘、金橘、蜜橘、扁橘数种,皆出自洞庭;别有一种小于闽中,而色味俱相似,名“漆碟红”者,更佳;出衢州者皮薄亦美②,然不多得。山中人更以落地未成实者,制为橘药③,酸者较胜④。黄橙堪调脍⑤,古人所谓“金虀”⑥;若法制丁片,皆称俗味。

  【注释】

  ①木奴:代指橘。按《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孙休注引《襄阳记》,叙丹阳太守李衡于宅旁种橘千株,临终谓其子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语本此。

②衢州:即衢州府。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改龙游府置,治西安县(今浙江衢州)。

③橘药:用糖熬制过的橘子。

④酸:一本作“咸”。即用盐腌渍。

⑤调脍:像鱼肉一样切为细片。

⑥金虀(ji):谓精美的食物。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八和齑》:“熟栗黄。谚曰:金虀玉脍。橘皮多,则不美;故加栗黄,取其金色,又益味甜。”

【译文】

    橘子又称为“木奴”,既可以自己食用,也可以出售获利。有绿橘、金橘、蜜橘、扁橘数种,都产自洞庭湖;另有一种小于闽橘而色味都与其相似的,称之为“漆碟红”的,味道更佳;产自衢州的薄皮橘子也很美味,但不易多得。山中的人们将没有成熟掉到地上的橘子制成橘药,酸的味道更好。黄橙可以像鱼肉一样切为细片,即古人所谓的“金虀”;如果现在如法炮制,切成丁和片,那就都成为俗味了。

卷十一《蔬果,柑》

  【题解】

  文震亨讲到了地域差异造成柑的不同味道,洞庭湖的甘美,江苏新庄的缺少汁液。柑和橘相似,都属柑橘属的宽皮柑橘类,但柑一般比橘大,比柚小,圆形,皮比橘厚。有药用,性凉。

  唐代李颀《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诗曰:“芦花独戍晚,柑实万家香。”柑成熟的时候,万家飘香。柑外表金黄,但里面的果肉容易干瘪,所以总是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讽刺联系在一起。《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方外人士左慈在曹操事业最顶峰时赠其硕大鲜美的柑子,曹操剖开,里面却空空如也,正是左慈对曹操功业的嘲讽,看上去无比辉煌,实则到头一场空。明代刘基写有《卖柑者言》也是讽刺欺世盗名之人才能与地位的不一致。

  【原文】

  柑出洞庭者,味极甘;出新庄者①,无汁,以刀剖而食之。更有一种粗皮,名蜜罗柑,亦美。小者曰“金柑”,圆者曰“金豆”。

  【注释】

①新庄:江苏苏州的地名。

【译文】

  产自洞庭湖的柑,味道很甘美;产自新庄的,没有汁液,要用刀剖开食用。还有一种粗皮的,叫蜜罗柑,也很甜美。小的叫“金柑”,圆的叫“金豆”。


共学《长物志》第152天2022年10月6日

卷十一《蔬果,香橼》

  【题解】

  香橼,又称枸橼,唐宋以后改叫香橼,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喜温暖湿润气候,怕严霜,不耐严寒,主要产于我国的云南、两广地区。果椭圆形、近圆形或两端狭的纺锤形,重可达两千克,果皮淡黄色,粗糙,难剥离,果肉无色,近于透明或淡乳黄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气。能入药,主要治疗胸腹闷和痰多等症。文震亨介绍的是取瓤及做汤的吃法。明郑板桥《借寓南园,值郭质亭母刘太宜人生辰,送土物代柬》诗曰:“江南年事最清幽,绿橘香橼橄榄收。持荐一盘呈阿母,可能风景似瓜洲。”

  【原文】

  大如杯盂,香气馥烈,吴人最尚。以磁盆盛供,取其瓤,拌以白糖,亦可作汤,除酒渴。又有一种皮稍粗厚者,香更胜。

  【译文】

香橼大如水杯,香气浓烈,苏州人最为喜欢。用瓷盘盛放,取出果肉,拌上白糖,也可以做汤喝,用于酒后解渴。还有一种果皮稍粗厚的,香气更浓郁。

卷十一《蔬果,枇杷》

  【题解】

  清王士禛《广州竹枝》诗曰:“杏子枇杷都上市,玉盘三月有杨梅。写出了岭南气候温暖,花果品种之繁多。枇杷、樱桃、杨梅并称初夏三姐妹。枇杷因为长得有点像乐器琵琶而得名,叶长圆形,花白色,冬花夏熟。果实为球形或椭圆形,味甜美,供生食,叶可入药。文震亨喜欢独核枇杷,他觉得枯萎后的枇杷味道绝美。宋代范成大《夔州竹枝歌》诗曰:“新城果园连瀼西,枇杷压枝杏子肥。半青半黄朝出卖,日午买盐沽酒归。”写出枇杷、杏子成熟季节果农早晨去卖水果,中午买盐买酒归家的农家生活。

  【原文】

  枇杷独核者佳,株叶皆可爱。一名“款冬花”,荐之果奁,色如黄金,味绝美。

  【译文】

  独核的琵琶最好,枝叶都很招人喜爱。枇杷又叫“款冬花”,枯萎后放入果盒里面,色泽金黄,味道绝美。

卷十一《蔬果,杨梅》

  【题解】

  文震亨将杨梅与荔枝并置,他不喜欢泡酒、蜜渍的吃法,喜欢新鲜的杨梅。杨梅果实球形,表面有粒状突起,酸甜可口,吃多了会倒牙。文震亨认为只有苏州光福山出产的最好,别处的都不好,这应该是他的经验之谈。唐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曰:“江北荷花开,江南杨梅熟。荷花开时,正是杨梅熟时。宋苏轼《赠惠山僧惠表》诗曰:“欹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以老饕著称的东坡,虽吃到了新鲜的卢橘、杨梅,遗憾的是却带着酸味。

  【原文】

  吴中佳果,与荔枝并擅高名,各不相下。出光福山中者①,最美,彼中人以漆盘盛之,色与漆等,一斤仅二十枚,真奇味也。生当暑中,不堪涉远,吴中好事家或以轻桡邮置②,或买舟就食。出他山者味酸,色亦不紫。有以烧酒浸者,色不变,而味淡;蜜渍者,色味俱恶。

  【注释】

  ①光福山:山名,在今江苏苏州吴中区西南,近太湖。

②轻桡(ráo):小桨。借指小船。邮置:宋时指诸路州县通信传递机构总名。马传递为置,人传递为邮。此指传递。

【译文】

  杨梅是苏州的绝佳水果,与荔枝并擅美名,不相上下。产自苏州光福山山中的最为美味,那里的人用漆盘盛放杨梅,杨梅的颜色和漆色一样鲜亮,一斤只有二十枚,是极好的果品。杨梅成熟时正是暑期,不能远运,苏州有不怕麻烦的人有的用快艇运输,有的乘船前往品尝。产自其他山里的杨梅,味酸,颜色也不发紫。有用烧酒来浸泡杨梅的,颜色不变,但味道发酸;有用蜜渍的,色味俱差。


共学《长物志》第153天2022年10月7日


卷十一《蔬果,葡萄》

【题解】

文震亨对葡萄的介绍如此简单,让人怀疑他对葡萄并不熟悉,或者不爱吃。在果品中,葡萄的资历最老,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新生代第三地层内就发现了葡萄叶和种子的化石,证明距今六百五十多万年前就已经有了葡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葡萄的种子带回中原,葡萄开始在中原繁衍。

绘画中多有以葡萄为题材的,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最为出名。画面上,藤条错落,枝叶纷披,倒挂的墨葡萄鲜活而肆意。徐渭自题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晶莹饱满的葡萄正如他一身的才华,无处售卖,抛掷于野外荒藤中。

【原文】

有紫、白二种:白者曰“水晶萄”,味差亚于紫。

【译文】

葡萄有紫色、白色两种:白色的叫“水晶萄”,味道不及紫葡萄。


卷十一《蔬果,荔枝》


【题解】

提起荔枝,人们总会说到两个人,杨贵妃与苏轼。自从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后,杨贵妃与荔枝就密不可分了。文震亨也提到此事,但他为杨妃开脱“不可谓非解事人”,不是杨妃不惜民力,而是因为荔枝太美味了。唐代的宰相张九龄在《荔枝赋并序》里称赞南海的荔枝:“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荔枝好吃,却不易存放,唐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说:“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所以才有了骑马千里迢迢送荔枝给杨贵妃的事情。

而苏轼爱吃荔枝也是出了名的,其《惠州一绝》曰:“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被贬岭南,失去了昨天的权力和辉煌,还是如此达观,可见苏轼的胸襟,也可见荔枝的吸引力。

【原文】

荔枝虽非吴地所种,然果中名裔,人所共爱,“红尘一骑”①,不可谓非解事人②。彼中有蜜渍者,色亦白,第壳已殷,所谓“红繻白玉肤”③,亦在流想间而已④。龙眼称“荔枝奴”⑤,香味不及,种类颇少,价乃更贵。

【注释】

①红尘一骑:出自唐杜牧《华清宫》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指杨贵妃嗜好荔枝,派专人骑马千里将荔枝送往京城。

②解事:懂事。

③红繻(rú)白玉肤:指荔枝红壳白肉。儒,彩色的缯帛。

④流想:流传与想象。

⑤荔枝奴:荔枝过后龙眼成熟,故称为荔枝奴。

【译文】

荔枝虽非苏州所产,但果中佳品,人所共爱,关于杨贵妃“红尘一骑”的说法,并非是杨妃不懂事啊。其中有蜜渍的,肉色也很白,但壳已变红,因此有“红繻白玉肤”的说法,不过这也只是对荔枝的想象而已。龙眼被称为“荔枝奴”,香味不及荔枝,种类很少,价格更贵。


卷十一《蔬果,枣》

【题解】

《诗经·豳风·七月》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礼记》中有“枣栗饴蜜以甘之”的说法《战国策》中说:“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显然,枣很早就开始种植了。在古代,枣也是诸侯之间互相问候的礼品之一。众多枣类中,文震亨认为“小核色赤者”味道最美。枣脯属金陵、浙中的好吃,这应该是在他的经验范围内的说法,北方的大枣他可能没有吃过。

【原文】

枣类极多,小核色赤者,味极美。枣脯出金陵,南枣出浙中者,俱贵甚。

【译文】

枣的种类很多,核小色红的,味道极为鲜美。南京产的枣脯,浙江产的南枣,都很珍贵。

共学《长物志》第154天2022年10月8日

卷十一《蔬果,生梨》

  【题解】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七月·时品》提到梨的种类:“梨种亦多,有秋梨、雪梨、波梨、密梨、棠梨、罐梨、红绡梨。外来则有常山贡梨、大名梨、肉绵梨、瀛梨、洺梨。”文震亨则把梨分为甘甜与发酸两种,并给出了鉴别的方法。

  梨树开白花,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句子千古流传,予人以美好的想象。唐玄宗精通音律,喜欢歌舞,常在梨园里和大家一起表演,所以后世称戏剧界为“梨园”。

  【原文】

  梨有二种:花瓣圆而舒者,其果甘;缺而皱者,其果酸,亦易辨。出山东,有大如瓜者,味绝脆,入口即化,能消痰疾。

  【译文】

  梨有两种:花瓣圆而舒展的,果实甘甜;花瓣少而皱的,果实发酸,也很容易辨别。产自山东的梨,有一种和瓜一样大的,味道很脆,入口即化,能消除痰疾。

卷十一《蔬果,栗》

  【题解】

  文震亨说栗子是“山家御穷”最好的食物,杜甫寓蜀时也曾以栗子养家糊口。这里文震亨有误,杜甫用以充饥的并非板栗,而是栎树所结的橡栗。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曰:“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杜甫捡拾的是《庄子·盗跖》篇里的橡栗,也是早期人类的主食:“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而文震亨笔下的栗子应该是《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栗:“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了板栗的分类:“栗之大者为板栗,中心扁子为栗楔。稍小者为山栗。山栗之圆而末尖者为锥栗。”栗子像刺猬一样,浑身都是刺,长熟了才开口。栗子树喜欢阳光,容易生长,寿命很长。

  【原文】

  杜甫寓蜀①,采栗自给,山家御穷,莫此为愈。出吴中诸山者绝小,风干,味更美;出吴兴者,从溪水中出,易坏,煨熟乃佳。以橄榄同食,名为“梅花脯”,其口作梅花香,然实不尽然。

  【注释】

①杜甫寓蜀:史载杜甫在四川时采摘栗子充饥,儿女有饿死的。

【译文】

  杜甫寓居四川时,靠采摘板栗养家糊口,山里人维持生计,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苏州山里产的板栗都很小,风干后,味道更美;吴兴产的板栗,从溪流中运出,容易坏,煮熟存放才好。板栗与橄榄同食,被称为“梅花脯”,因为它的口味有梅花香,其实也不尽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