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12月6日之前我需要完成一份系统整合导师的作业,这份作业需要我用录音的形式给学员做讲解,我在头脑中的第一句话:大家好,我叫ZY,我在心里说出ZY这两个字时,总觉得内心深处有不认可、别扭、底气不足、不像自己的名字的感受。
今天再次捕捉到这个不认可、别扭、底气不足、不像自己的名字时,我有一个觉察的升起,我想起我奶奶是重男轻女的人,小时候她经常说我是“丫头片子”,奶奶的四个孙辈中,只有我和我大伯家的姐姐是女孩,其他的都是男孩,姐姐还是家里第一个孩子,从小就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而且是奶奶亲自从小带大的,在我的印象中奶奶喜欢的女孩只有姐姐,而我的出生不是奶奶期望的男孩。
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我清晰记得的场景是,只要周末跟父母去看望奶奶,到了奶奶家门口我是绝不会进门的,父母进屋看望奶奶,我会跑到邻居小伙伴的家里去玩,或者独自一个人在门口玩,我老家的冬天零下40多度,即便如此,我都不会进奶奶的家。等父母从奶奶家出来我再跟他们一起离开。因为只要进门就会被说是“丫头片子”。
爸爸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起了关键作用,爸爸并没有一点点的重男轻女的思想,首先对于我非常疼爱,甚至我不去奶奶家里,他也是默认的支持,而且我出生时虽然已经计划生育,但在内蒙古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生二胎还是有办法的,但是并没有因为我是女孩就要求妈妈再生一个男孩。这份父亲给我的支持,让我感受到父亲的爱,甚至是父亲需要去抗下去挡住奶奶对我性别的不满。读懂这一切,我知道父亲是这样的爱我,他的这份爱让我特别有力量,至今我都是的内心力量感非常足的人。
在小时候很多时候我表现出像一个男孩子的性格,甚至周围很多人都说我像个男孩,其实像个男孩是希望得到奶奶的爱,因为只有男孩才会的得到爱,才能生存,所以我用像男孩去表达原爱。
我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喜欢穿裙子,跟男孩一样参加竞争类的运动。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快速萌发的时候,内心的女孩开始成长,也开始穿裙子了。但是内心里那个“男孩”和“女孩”的两种身份都同时存在,有时候会自己跟自己较劲,拧巴。等到结婚后需要自己女性的部分去跟另一半示弱,展示柔软的时候就做不到,柔美不起来,甚至对柔美不屑一顾,潜意识这是对自己性别不认同的一种体现。
以前听其他人分享关于重男轻女的事件时,一直觉得这种事情跟我没关系,其实是潜意识把这个部分屏蔽掉了,来保护那个才几岁的“小女孩”。
直到今天我才能够理解,为什么我宁可大家叫我Tina也不愿意让大家叫我ZY,我说出ZY这两个字时的别扭、拧巴、矛盾、底气不足、不喜欢,到底代表了什么。感谢自己的觉察,我知道需要为自己做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