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大学生校园里,逃课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诺大的华丽教室,讲师们玩命地授课,而愿意来捧场同学却少的可怜。
有一些高校,逃课甚至成为了一种潮流。学生们常高呼:“大学不逃课,枉读四年书。”那么,大学生到底应不应该逃课?
针对这个问题,我个人不做过多的观点评论。在这篇文章中,我仅仅提供一些思考的框架。
1.为了什么而逃课
很多学生逃课之后,常常会感到后悔,甚至带有负罪感,感觉对不起自己和供自己读书父母亲。
像这样的学生,大部分的原因是没有想清楚自己逃课的目的。比如为了合群而逃课。别人都逃了,我留在课室还有什么意思?
逃课这种事儿,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但你要至少明确自己逃课的动机。是为了去参加更好课程培训?还是为了多读点好书?又或者是参加工作实习?……
当然,如果你逃课仅仅是为了回到宿舍打游戏、睡懒觉、去疯玩……那还真不如留在教室好好听课。
不管怎样,逃课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的,问问自己是为了什么而逃课?逃课去做其他事儿从长远来看,真的值得吗?
2.评估课堂,作出选择
其次,应去评估课堂的重要性与受用的程度,再对比于自己为了逃课而去做的事情,权衡利弊,从中作出选择。
在大学里确实会有一些课堂令人很反感,若遇上一些不负责的老师,即使你很认真地听,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那么,像这样课堂逃了也无妨,不必要为了拘泥于分数,而浪费自己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去学点你想学的东西,或者去做些你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或许会更好。
当然,在大学里也有一些课堂,在你现在看来好像没有什么用,但并不代表着以后没有用。比如哲史类的公共课堂,看似很无趣,其实对于个人视野开拓大有裨益。因此,评估课堂,尽量不要用“有用论”,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另外也推荐SWOT分析的思考方法,可参考我前面写过的文章《你的思考是脑袋瓜子空转吗》帮助你更好地评估利弊、机会与威胁,以做出更好的抉择。
3.逃课后补救与心理安利
在大学里,也会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不喜欢自己在修的专业而参加跨专业进修班。那么,当课程发生冲突时,就难免会出现逃课的现象。因此,特别提醒这样的同学,即便你再不喜欢本专业,但至少你要做到顺利通过学校的考试。
否则,当面临着两者都学不好的窘境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当你决定要逃课,就要做好补救的心理准备。
对于那些重要的专业课堂,最好在逃课后,进行适当的补习,比如请教同学、借助他人的课堂笔记进行自学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安利自己的心理。你要确信自己逃课是为了做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情,这样就能很好地防止负罪感的滋生。而如果你平时经常性逃课,那也无妨,好好思考以上的问题,为自己的行为而负责。
谁的青春不迷茫?听你说了那么多,我还是忍不住要逃课。大学课堂,有所逃,有所不逃。明确自己的目标,做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如此,青春不荒废!
大学生到底应该逃课?你又是怎么认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