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日的学习仍是大宗师部分,自“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至“……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物焉!”
庄子讲到了“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即喜爱生的人,正因为喜爱生活,也就应该喜爱死亡,如今社会中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人们应该尽可能好好的活着,活得有质量,活得完美,也就应善死,有质量的死,平和安详的死。庄子更讲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是的,生死的万般变化都是应天之道,道是真实存在的,他从不显露自己的外形,可以被感应,被体悟,它是源于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的,但却谈不上久远,它历经上古而并没有变老呢。庄子举了一个例子,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的学耶?”,是的,鹤发童颜是因为获知了大道而成的,那道可以学习吗?曰:“恶!恶可!……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女偊直接回复南伯子葵,不可学道,强调需圣人之道传授圣人之才。庄子随后讲了教育有圣人之才却无圣人之道的人的过程,开始三天如何超越天下,七天之后如何超越外物,九天后如何超越生死,再往后就是大彻大悟,是独,无古今,入于不死不生,无不将,无不迎,吾不毁,吾不成,大道本身就是生生不息的,永无毁灭的。
在这里出现了“撄宁”一词,即撄乱而后宁静,讲的是乱后而能宁静的道性,不乱不定,不动不静呢,有道性的人能悟得开这混乱之中的宁静之道。有意思的是南伯子葵追问女偊的道是从哪来的,曰:“闻诸副墨之子,……参寥闻之疑始。”即女偊的道是从文墨,反复诵读言说,耳闻,目见,感悟,求索,名玄思冥想,思辨,大沉着,参悟虚空旷阔,直至终极。呜呼,学道的过程是漫长的,是阻碍多多的,也是喜悦的,是钻研勤思的,也是忘我享受的。
是的,我们同读庄子每天的阅读不就是在日常的繁杂之余,给自己心灵放飞一两个小时,追随庄子大人的文墨,反复读之作品,去感悟,去绞脑汁的冥想感悟,从而让自己遇事时可闲适自得,不疾不徐吗,游历在庄子大人的大宗师中,体会想象力的丰富,体会大道的虚无,真是至善之事啊。
——乙亥四月初三.芙蓉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