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做人的品牌。人之在世,有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是人格的力量,一是思想的力量。
人格是一个人安身立命,赢得他人信任和尊重的“软实力”。优秀的人格会散发出强大的人格魅力,吸引更多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聚拢在自己身边,从而为团结协作、建立功业铺平道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人格的典范,儒家称之为“君子人格”。
中国自古就有对“君子人格”推崇的优良传统。“君子”,最早是用来专指政治地位崇高的“君王之子”。自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道德的属性,后世人无论身份地位,无论贫富贵贱,只要品行端正、人格高尚,都可以称之为“君子”。
“君子”是孔子理想化的人格。在孔子及儒家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著作中,随处可见儒学者对于“君子”的论述。
如孔子的言论中,至今仍为民众所熟知、耳熟能详的“君子”名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君子固穷;小子穷斯滥矣。”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有人做过统计,仅以《论语》为例,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一词就出现了107次。
君子是人格上品性上都较为完善之人,君子并非圣人,只要坦荡真诚,正直忠信,仁义厚德,人人都可成为君子。
孔子虽然在文字上对“君子”做出明确的定义,但在与小人的行为对比上,表达出了“君子”应有的做人与做事的态度和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云:“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把“仁”视为是君子人格的思想核心,孔子云“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把“义”作为君子行为的价值标准,强调君子应该做的事情,凡合乎道义的,就要努力去做;凡违背道义的,就坚决不做。孔子所谓:“君子义以为质”,认为“义”是君子内在的本质,它可以通过具体行动表现出来,这就是“礼以行之”,用礼的规范去执行它;“孙(逊)以出之”,用谦逊的言语去表达它;“信以成之”,用诚信的态度去完成它。
仁义思想构成了君子知行一体,打造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如孟子所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是君子的思想境界,是安身立命之所;“义”是君子的行为规范,是做人做事的指导原则。孟子强调要“居仁由义”,就是要以仁德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合乎道义为行为准则。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由此产生的君子人格教育,对中华文明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孔子因而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尊为文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几百年后,三国战将关羽以忠义仁信勇等君子人格魅力感化世人,从而成为“集义所生”的“义绝”的完美化身,忠义的代表,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成神入圣过程也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记载:“……圣帝,忠孝节烈,得统春秋,索王素臣,心源独绍,自孔孟而后,扶名教而植纲常者,赖有圣帝也。……今四海之内,奉圣帝之像,敬事不衰者,比户皆然也。此无异故,盖以圣帝大义匡时,由古之圣人也。其楷模百代,则人之师表也。其能佑庇人而切其感慕,则又不啻其祖先也。是以尊之至、重之至也。”
南怀瑾大师在《武圣关壮缪遗迹图志》序言中云:“关公之志节神采,及其进退权宜之际,情至义尽,从容不迫,固深得于《春秋》大义之旨。《易》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此诚万古纲常之典范,美哉其人是之足以谓之神也!”
关公“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是古往今来儒将的楷模,君子人格的典范。文圣人孔子开创了君子人格教育的理论体系,武圣人关公则成为君子人格实践的典型,一文一武,一知一行,知行一体,共同成为儒家学说的“文武二圣”,为培育君子人格做出道德的指引。
从某种意义上讲,孔子儒学的本质就是君子人格教育。当今社会,复兴儒学的社会功用就是培育具备君子人格素养的社会贤良,通过君子人格的道德典范引领社会风尚,重塑道德人心。
在道德信仰迷失,功利主义大行其道,背信弃义唯利是图,小人思维遍地开花的当代,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人格教育,正是转变社会风气,回归正道的一剂无可替代的良药。
文圣人孔子为君子人格的道德追求指明了方向,武圣人关公则为君子人格带来了标准的样板。
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君子人格教育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提供了优秀的人才保证。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天,我们倡导和弘扬君子人格教育,正是据此实践,为现在和未来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