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粗枝大叶得够呛。就像是囫囵吞枣的感觉,稀里糊涂的,完全地无感。
一次最深刻的记忆,是在中学的一个运动会上,在一本小说的期刊上看小说——是好朋友推荐的一篇小说,结果让我在翻目录查找的时候,竟然鬼使神差地看成了相邻的一篇。看完之后,心里竟然有了许多的狐疑。和朋友讨论的时候,我就说怎么和你说的都对不上呢?结果再翻开的时候,才发现是自己弄错了。也被朋友笑话了半天。自己也很懊悔,怎么连读一篇小说都能弄错。我不仅为自己的粗枝大叶而懊恼。
那个时候的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粗糙,也经常地认为就是自己的漫不经心所致。读错小说的事情,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么多年,我的那个好友和闺蜜,已经凭借着自己多年的优异的学习成绩,留学日本,并且一直地在日本生活下去。我们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便渐渐地没有了联系。
按理说,我并不是一个粗糙之人。当时读错小说的事情,也许和粗糙本无关系,只是自己一时的粗枝大叶而已;至于后来的粗糙,就真是自己为了屏蔽自己许多真实的感觉而自动为之。
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自己的无感。无感仿佛是为了日子更加地好过,也好像是一种加速度地在时间之上奔走,仿佛就是为了甩掉自己心情之上细腻的感受而做的调整。省略掉一段心理之上的路程,这是一种自我的保护而已。
粗糙的表面,粗糙的方式,急急地奔走,仿佛这样就能够把一段时光丢在了身后,仿佛这样就能够行走到一处风景极佳的胜境。急急地奔走,滤掉了自己许多细腻的感觉。就这样地奔走,成了常态,就这样丢掉的时光,仿佛自己不曾走过。不能不说这样的心态于己是一种损失。
而今半生已过,不想再一次逃跑似的生活。而那些本有的细腻,已经都被深埋。刻意地感觉,一旦练习成了常态,就再也难以找回。细腻还是那细腻,只不过是它已经被藏匿了许多年,如今再想找回,总是会遇到许多的抵抗。总会认为自己想法的偏颇和不真实。
任凭自己的白发横生,也不想去处理;任凭自己的化妆品过期扔掉,也不想去在脸上做过度的涂抹;不会化妆的女人,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一个女人到老了,都没有学会化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妆容,是不是粗糙得可以。没有一件令自己满意的完成了的事情……不愿意去精致,也许真的就是一种对自己真实的隐藏。
时刻地在去寻找着一种在意,那是一种难以寻觅到的寻觅。我浪费了时间,我已经知道了。我应该去唤醒自己沉默了很久的感觉,让疼痛以它应有的样子去呈现。只要是呈现,便洗去了那被粗糙掩埋了的一切。所以,我不会去迁就那些固有的模式,让意识的觉醒,以它应有的样式去觉醒。保护自己的每一个念头的闪现,也许更加的重要。因为念头也是一种能量的记号,在念头的循环往复之中,让自己的意识以新的姿态醒悟过来。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这是一句圣人的言语。躲开那些晦暗的调调,让那些圣言流进耳底,让自己的心里安然和清澈。读史,读名人的生平,你终会让自己的内心开阔起来,去掉那些不应该有的粗糙,让自己的内心细腻起来,不论外面的风景如何……细腻总会让你看见一些奇异的景色。(20240323早6:4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