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大家好,欢迎收听静雅读书,我是小静,本周我和小雅与大家分享的书,是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的《自控力》。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如何杜绝“明日复明日”的悲剧。
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不是孤立的。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呢?
一个流浪汉很懊悔,他年轻时只顾享乐,如今一无所有。流浪汉乞求时光老人,给他一个返老还童的机会。他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时光老人看他可怜,动了恻隐之心,一挥手就把他变成十几岁的少年。
少年决定好好学习,就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可是,在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玩玻璃球,就不觉手痒,也跟着玩了起来。
谁知,一玩就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地,他又一次在玩玻璃珠、玩纸牌、打麻将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到了老年,「他依然一无所有」。
面对玩玻璃珠的诱惑时,少年以为玩一次没什么大不了,明天再努力也来得及。不幸的是,这样的想法每天都会重复。
《早起的奇迹》作者哈尔·埃尔罗德告诉我们,我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选择、以及每一项行动,都会在未来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都决定我们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明天只是另一个今天
千万不要以为这一幕只会发生在故事里。
想想我们有多少次立志要减肥,却总是半途而废?多少次定好早起计划,却难以坚持?
你曾经制定过健身计划吧?一开始,我们兴冲冲地跑去办了健身卡,或者购买健身器材放在家里,以为这样可以随时健身。甚至,为了鼓励自己,还购买了全套运动服和跑鞋。
然而,结局是,眼看健身卡快过期了,开始懊悔自己健身次数太少。眼看家里的器材,已经蒙上了灰尘,还没开始好好利用。
每一次,我们拖延的时候,都会这样告诉自己:没关系,明天努力。
「事实上,明天只是另一个今天。」
杜绝“明天会有改变”的依赖心理
怎样才能杜绝“明日复明日”的悲剧呢?
行为经济学家霍华德·拉克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技巧,就是要「杜绝“明天会有改变”的依赖心理」。
他通过实验证明,如果要求烟民每天抽同样数量的香烟,不用试着明天会减少,他们反而会主动减少每天的抽烟量。
因为烟民抽烟的时候,不再自欺欺人地以为,抽完这根就不抽了。打破了“明天不抽了”这样的幻觉,他们开始意识到,现在所抽的每一根烟,都会给自己带来危害。
《自控力》中,把这种锻炼意志力的方法,叫做“减少行为的变化性”。作者建议我们:
把你今天做的每个决定都看成是对今后每天的承诺。当我们明知应该做某件事却一直拖延时,不要问自己‘我是想今天做还是想明天做’,而要问自己,‘我是不是想承担一直拖延下去的恶果’?
《自控力》作者无情地提醒我们:「别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明天和今天毫无差别。而我们未来的样子,藏在今天的努力里。」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想与你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聆听,我和小雅在这里等你,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