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门职业是注重真实性的,那就是艺术。同时,除了一个艺术家,没有任何人更清楚没有什么是原创的。
艺术家兼作家奥斯汀·克里昂(Austin Kleon)讲述了当他开始做“报纸摘选”(Newspaper-blackout)诗歌时所收到的评价。所谓“报纸摘选”诗歌就是把报纸里自己感兴趣的单词或词组圈起来,然后用记号笔把剩余部分都划掉,而组成的诗歌。当别人告诉他说有人曾经也做过类似的事时,克里昂就去查阅资料,最后找到了在过去的很多年中,不断有艺术家一个接一个地从别人那里获取这样的灵感。
通过研究,他发现这个“系谱”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并且有很多不同的分支。他意识到他所提出的这种“报纸摘选”诗歌是众多不同影响的独一无二的结果。在他反思他的创作过程后,他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出版的畅销书《像艺术家一样偷师学艺》(Steal Like an Artist)中有所提及。以下是我所摘录的他所得到的几点发现:
没有什么是原创的
你只可能做得与你身边的事(或人)一样好
不要等到你完全认识了自己才开始做事
模仿你的榜样
太多的人会担心这样做的话自己就是一个“小偷”,但是克里昂说:“如果我等到自己完全认识了自己或是在我开始创作之前认识到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好吧,那我还仍然只是坐着不动,试着不断地反思自己,而不是动手去做。通过我的经历,我发现是在动手去做事的过程中我们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谁的。”(如图4-2)
[插图]
图4-2
但是这也有一个诀窍。在整个模仿别人和仅仅模仿一个方面,从不同的人那提取精华,经过修改和改进从而得到自己独特的见解之间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所调查的一些投资银行家和顾问能很自然地做到这些,下意识地从更成功的高级管理者那里借鉴不同的领导风格和领导策略。而在我的学生中,那些认为他们必须要找到一个最佳榜样,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筛选的人,就会发现模仿别人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很困难,还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真实。就像作家威尔逊·米茨纳(Wilson Mizner)所说的,如果你模仿一个作家,那就是剽窃,但是如果你模仿很多个作家,那就是研究。这就是辛西娅所做的,她建议大家找出那些优秀领导者所学习的东西,并且认真地观察他们。对于克里昂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偷”别人的风格,而是“偷”隐藏在风格背后的思想,这样一来,你就能探究那个人心里的想法,能用她的方式来看世界。
读后感
读完这段关于“创造性模仿”的文字,深有共鸣。我们常被困在“原创”的迷思里,以为创造必须从零开始。但奥斯汀·克里昂点破了真相:所有创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是对多元影响的重新编织。
关键在于如何“偷师”——不是机械复制一个人的表面,而是汲取多个源头的精神内核,让它们在自己的思考中发酵。这让我想到,成长不是先认识自己再行动,而是在行动中逐渐成为自己。那些纠结于“找一个完美榜样”的人,反而被“真实性”束缚了手脚。
真正的创造者,懂得将借鉴化为养分,在传承中长出属于自己的枝叶。所谓原创,恰是对传统的深情回应与重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