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拾与重识
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大概是半年以前,我在网络上看到关于 这本书最多的描述是“救赎”。我抱着一颗追寻救赎的心,但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它最先给我带来的是难以喘息的心痛,以至于读过几章我就完全将它搁置。这种心痛来源于哈桑纯粹的真挚,来源于阿米尔内心深渊中的恶兽虎视眈眈想要将其吞并的无力挣扎。
在一段友谊当中即便受到侮辱也要把苦水吞进肚子里的隐忍,只因在阿富汗那样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中,于富人与卑微的下等人之中,哈桑是后者。而对于阿米尔,我并不像初次读这本书时厌烦他,因为承认不体面的过去,在痛苦的撕裂之中抵达安详平静的心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心灵扭曲的较劲无疑是一种折磨。
二、正文
在读这本书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无比地真实,真实到让人感觉就是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书里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却用最淳朴真挚的话在我心间留下痕迹。
书中那个有着兔唇,微笑着的男孩哈桑在我心中是太阳般的存在,面对现实的磨难和无法选择的悲苦命运,哈桑始终坚持对自己天性的护持和对禀赋的珍惜,用内心的善意和勇敢抵抗世间的汹涌和恶意。但他也是一个渴望得到亲情和友情的孩子,听到别人对母亲的侮辱,他会在电影院中暗暗抽泣,为了减少阿米尔的愧疚感,能忍受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石榴丢在自己的身上却一言不发,他会帮阿米尔追风筝,对他说出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正如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极度固执的“蠢人”,能够不计利害的为另外一个人付出全部,哈桑就是这样的人。一直勇敢而执着地保护着懦弱的阿米尔,为了他,可以忍受任何屈辱和伤害。
而自私、懦弱、虚伪的阿米尔在面对阿塞夫强暴哈桑的时候选择缩在角落里偷看后全身而退。哈桑纯洁灵魂的不肯屈服,对阿米尔的绝对忠诚换来的只是雪地上那一抹让人揪心的血迹、踉跄的步伐以及接踵而来的阿米尔的背叛。
不像初读这本书时那样怨恨阿米尔,是因为我看到了阿富汗的社会现实造就了两个人的时代悲剧。其实,阿米尔也是受害者,但同时他内心所深受的折磨也是他所要必须承受的。阿米尔内心的妒忌得不到开解,积攒的久了,就会爆发。阿米尔父亲无意中对哈桑透露的关心和赞赏或许曾灼伤了年幼的他。对父爱的渴望和占有,以及心中保有的群族的偏见,导致他经常以小孩子的发泄方式来要求哈桑。他心中“爱”着哈桑,却又因为害怕那些和自己一样身份优越的人将自己与哈桑划分到一起,而常常用卑劣的行为伤害他。他不喜欢哈桑对自己的创作评论,用哈桑不懂的词汇戏谑调侃他以显示出自己的卓越之处,企图在自己内心深处寻求安慰。
在阿米尔身上我看到的是不愿抬起头来正视自己的背叛的逃避,因为内心的魔咒也一直在逃避中折磨着自己。
或许拼命逃避的过去,会成为日复一日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