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被教练:
碧霞先教练我,教练主题是关于我不相信食物是有营养的,后来在碧霞的一次次发问之后,我发现是因为自己无力,所以想通过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使自己的身体有好转,但同时我又不相信食物能有很多营养,其实最终我是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或者说相对健康的身体,碧霞问我要一个相对健康的身体,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不是一直弱的,说到这里,我看到自己还是不能百分百接纳自己的弱,虽然一直在体验自己的弱,也不是要身体多么强,但仍然还是不能接纳自己一直这样弱着,通过教练看见,自己还是没有允许自己百分之百放松休息,即便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在家里是闲着的,但仍然有一丝是放不下的,放不下的是什么呢,在这一刻,我的感受是我真的百分之百弱了,是需要有人来照顾的,这个人是百分百允许和接纳的,我感觉不会有这样的人,内心深处有不配得感,所以在生活中自己还不能百分之百体验弱。在接下来的体验中我连接到,内在小孩为了玩,可以不管身体感受,渴了、饿了、困了、需要去厕所了,也可以说不顾一切地玩,是为了对抗自己的孤独感,这也导致自己的身体透支殆尽,疲惫不堪,最后看到自己,不管是“玩”(侧翼),还是“强”(主型),都是来对抗自己的孤独感,孤单一人的感觉。
碧霞做得好的地方,陪伴、耐心和聆听相对较好,需要调整的地方是,稍微有一些紧张,有一些引导性,深入信念的部分不太够。
作为教练:
我教练张赟,他说了自己的困惑,慌乱与不安,最后他确认了教练主题是,他想成为淡定(镇定)自若的人,
接下来看到他的信念,不想是我的错,如果是我的错,就得为此负责(我不能为自己负责,负责就会让他自己体验到喘不过来气窒息感),他体验到自己在医院的小床上,全身很无力一动不能动,也发不出声音,身边空无一人,让他体验到死亡的恐惧。
体验完之后,他说自己一直在对抗一动不动的感受(事实上是他选择了一动不动),他一直在对抗这个世界,自己很心痛,忘记了自己是谁,同时看到了很多人支持着他活到今天,太多人了,自己的父母,陌生人,自己伤害过的人,他说到这里,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他一股忏悔的能量,于是放了一首忏悔的音乐陪他一起度过。最后他说他得到的太多了。
做的好的,聆听陪伴,自然而然发问,互动性好。
需要调整的,在中间放音乐的时候,还没有放完就点到了其他的音乐,直接被切换了,这里我感觉很受挫,还有一个地方是,在他体验完恐惧,我发问后,感受到他忏悔的能量时,可以再多问几个问题,让他忏悔能量充满,再放音乐,我感觉他感恩的心会更足,所以放音乐有点早了。张赟的反馈是,其他的地方还行,就是在他体验恐惧的时候,我没有用声音陪伴他,让他感觉有点空,如果我用声音陪伴他,会让他更有勇气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