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在当下”是标语化思维的一种,“一句活在当下”或者“活在未来”“活在过去”好像就能解决什么了,其实什么都没解决。
“活在当下”,“活在未来”,“活在过去”都是线性时间的人生态度、人生状态。如果我说反对“活在当下”,并不是说在肯定“活在过去”、“活在未来”这样的观念。
让我们丰富一些,跳出这样时间的线性思维好吗?人生态度难道除了“活在当下”,“活在未来”,“活在过去”就没有其他的维度吗?为什么非要停在人某时处的状态上呢?为什么非要在其中选择一种人生状态来活呢?
我记得有一个朋友说过一句话,对我启发挺大,“最好的人生状态是你根本就没想过你在什么状态里,也没想过自己是活在过去,活在当下,还是活在将来,我每天都很享受生活的状态,没想过这些是未来啊,当下啊,过去啊,这些都是一回事,时间就是时间,既不是未来,也不是当下,也不是过去,反正不需要想,过就是了”。
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划进某一类里去?不是这一类就是那一类,不是这一类就是其他类,划来划去有什么意义,难道不是没完没了吗?“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非要把什么都分别的状态,并不是把所有事都分得清清楚楚就都能解决的,这可能有利于研究制造,但心上的分别心一起,心上的烦恼就来了,除非你跳脱了这个,既能分别,又能和合,这个心上要功夫的。
但好像“活在当下”有一种怪怪的魔力,让人觉得这才是应该选择的,有一种无形的手仿佛在推动人的头脑。
从自然事实上,人似乎能且只能活在当下,“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时间的箭一去不回头。如果拆分每一片时刻来看,人似乎既没有“活在过去”,也没有“活在未来”,人时时刻刻都在当下里。
人所能感知的都在当下里,明天晨曦有明天晨曦的当下,昨日黄昏有昨日黄昏的当下,而如今有如今的当下,当下和当下之间好像井然有序,各不相扰,像线性方程一样。
于是“活在当下”成为了一种时间困境,既不能快进,也不能后退,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里面,让这样由运动参考系的变化而带来的时间以它自然的频率运动,人所能做的就是按照这自然的运动休息的频率醒来、补充能量、活动、睡眠,一天一天如此,四季变化,一年一年如此,年岁增加,一代一代如此,时代变迁,一纪一纪如此,文明更替。
好像没有不活在当下的人,没有事不在当下完成,但唯独忘了人身体、大脑运动的自然事实虽然只能在当下,但人的心思却可以揣度,按照规律的未来事物的发展变化。
如,水煮一颗鸡蛋,水沸腾五分钟后熟透,虽然时间还在五分钟之前,但我交给电饭锅定好时间,自己去做旁事,五分钟后,都成了。
电饭锅帮我度过了那个五分钟的当下,我用这五分钟去做旁事。毫无疑问,这个当下钟表上分针转了五圈,但人却收获了十分钟的成果。
2
时间像从一处同时发射出去的箭,有多少个东西在同时做工,在它们抵达另一个长成点处,人就能收获多少果子。
如果每一个新人类都是被发射出去的一支时间箭,那我们究竟处在同一个时空吗?毫无疑问,同一日光下,都是公元2021年5月29日上午10:01。
如果有一把时空的手术刀,把地球时空切开的同一刻,从自然事实上来说,实际就根本没有时间差,有的只是运动变化的不同。因为白天、黑夜这样的差别根本不是自然的时间。
在地球时空被静止的手术刀侧切的那一刻,那个就是当下,被割裂的、孤立的、片刻的当下。那上面留有被旧门画的贴痕,下一刻棒球落地的趋势,当下还抹不掉过去的痕迹,当下成为下一刻的驱动因。
“活在当下”在自然事实上虽然可以不顾过去的发生,但抹不掉过去的痕迹,过去并没有消失,印痕还在,又被糊上了一层新门画,像在地质层上又铺一层不一样的土。
“活在当下”这四个字太单薄了,承载不了生命的厚重,每每听到他人感叹一句“活在当下”,我实不知他到底想表达什么,第一,只觉无可奈何,是不得不,是没办法不活在当下;第二,后悔做了些荒唐事,沉溺在过去的回忆上,荒废太久,或者幻想未来太多,做了太多不切实际的事,想回归当下,踏踏实实地活着;第三,错过了,才知道当初不知道珍惜,当家人们都很康健,小孩子茁壮成长,各人做着各自的事业,都很有干劲和目标,自己却并没有好好体会这种平平淡淡的真实的幸福,没照顾好家人,没活在当下,想弥补,如忙于赚钱事业,转眼孩子长大了却发现不跟自己亲近,错过了家庭,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平淡过程,想要弥补。
每个人嘴上说“活在当下”,而活在当下与当下的理由却又千差万别,有的奔向理想,有的回归平淡,有的持道守中,有的江湖义气,有的谈笑风生,有的莺歌燕舞,有的见不得光,有的沧桑正道,有的百无聊赖,有的险象迭生,有的撕心裂肺、肝肠寸断、辗转反侧、孤掌难鸣,有的归守田园,隐于村野,把时光看淡。
人生的态度又何止“活在当下”能一语囊括,时间不是看似的线性却非唯一的答案,人生更难言是拾阶而上,看那徘徊的人,看那绕行的人,看那回返的人,看那翻越的人。
人生由你天天都做了什么而确定下来,并不由你的人生态度而确定下来,态度千变万化,自然事实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