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一个月的三分之一,半年的十八分之一,一年的三十六分之一。
十本书,三个月的读书量,半年读书量的二分之一,一年读书量的四分之一。
在没进主题营之前,让我用一年三十六分之一的时间去读完一年四分之一的读书量,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就在回首过往十天的时候,我竟然没有一丝惊讶,仿佛这就是完成平常的一项工作。淡如水,稳如松。
但我仍记得第一天打卡时的兴奋,第五天打卡时的匆忙,第十天打卡时的不舍。
但我仍记得开营仪式上的忐忑,第一次班级成员聚集时的迷茫,第一次录音时的沮丧。
但我仍记得营长、排长的负责,班长的鼓励和督促,班级成员之间的分享与玩笑。
但我仍记得总是流动红旗的一排一班,总是早上打卡给我们压力的小伙伴,以及小伙伴获得每日最佳的文章时的祝福!
这些种种让这三十六分之一变得与众不同,不愿忘却。
第一天《创造双赢的沟通》
第二天《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第三天《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
第四天《助你好运》
第五天《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第六天《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
第七天《心能转境》
第八天《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的思维理解世界》
第九天《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
第十天《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虽然书籍杂乱,但其中还是由许多共通点的,第一天和第四天的打卡让我明白肢体语言的特殊性和非意识性。第二天、第三天和第七天的打卡让我了解思维的不同是看待问题的最主要区别,改善了一些固有观点,增加了许多建设性的思考方式。第二天和第八天的打卡让我明白刻意练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刻意练习。第八天、第九天和第十天的打卡让我懂得如何理解运气,第四天的打卡让我知道运气原来也是可以被创造的。第五天的打卡让我明白怎么讲好一个故事,而第六天的打卡则是让我在验证故事要素的同时加强了对律师行业的认识。
小伙伴中经常也能碰见打卡同一本书的,观察小伙伴们的重点和自己所写的重点不一致的地方,以及思考为什么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这样的复盘比自己在单独去看自己的打卡来的更有效率。
整个打卡的过程中,最闲暇的时间就是自己打完卡之后,观察其他小伙伴们的打卡,其中或有自己感兴趣而没有读的书,或有能让人刷新认知的书,或有能让人会心一笑的书,皆此种种都是最好的读物,此种意义上的学习并不比自己单独打卡的效果差。
要问有过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吗?有,而且还很多。如果这是我个人的阅读计划,我肯定早就坚持不下去了。如果不是这么多小伙伴在坚持打卡,我肯定早就坚持不下去了。如果不是对自己足够的耐心的话,我肯定早就坚持不下去了。可惜那么多的如果,仅仅只是如果。一起努力的班级,一起努力的三排,一起努力的八连,只要略微心中有点小落寞,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回过头看看自己以前的打卡,再看看现在这样的自己,相互对比一下,就总能为自己的懈怠而沮丧,由此带来的就是自己不得不继续的完成打卡任务。
如果想站在万山之巅,那么你就必须时刻要具备消失在人海之中的勇气。消失在人海之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既想站在万山之巅,又不甘愿消失在人海之中的艰辛。
十天之后的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不是这十天打卡的磨砺,我恐怕还真没有消失于消失在人海中的勇气。尤其是读书营开营课,猫叔所说的:“我只是因为做的足够多,所以才足够的熟悉。在没有做的足够多之前,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去做,去行动。”而那种去做去行动,就是消失在人海之中的勇气。而此刻我想这句话修改一下,与其消失在人海之中,不如融入于精英之内。
一群人进步的速度会牵扯着一个人进步的动力,而一群精英的人进步的会促使你自己想要变的更强。因此我们既需要勇气,也需要融入一个精英的团队!
至此八连,剽悍八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