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听了两节一年级语文课,印象颇深。上课老师,声嘶力竭,照顾了前面,后面前后桌两娃又拉扯起来;讲台边,“老师他打我!”声音由小到大说了若干次,在教室右后方的我竟也听到了。老师使出浑身解数,课堂上还是“淘”声依旧!磕磕碰碰将第一节汉语拼音课上完,怎一个累字了得?
细细回味两位老师的“解数”,有些妙招倒也“熠熠生辉”:一是小火车开起来哈,张大嘴巴“a a a”。开着开着一小女孩,开成了“en en en”,张大嘴巴,像老师这样,“a a a”。“e-a……”当堂基本攻克难点!开火车,让每一个孩子过一遍,慢一点,谁说老游戏不能出彩?出现差错,如果再走到孩子身边,让她看清你的嘴唇(口型)发音,效果也许会更好。二是让我们小组比一比:小姑娘张大嘴巴在唱歌,“a a a”,第一组同学坐得最好,你们读!哇,看,第三组的小朋友表现更好,你们读,大公鸡早早起,圆圆嘴巴,“o o o”。孩子们毕恭毕敬,眼耀火花,注意力空前集中。三是猜编故事。小朋友想听故事吗?想!这天清晨,太阳公公刚睁开睡眼,鸟语花正香。小姑娘快活地来到小河边,唱起了歌儿,练起了声,“a a a”!这时一只大公鸡踱着方步走来,猜一猜,她要干什么?对着太阳公公,说,“o o o!”孩子们接着编、编、编。四是教师范写,圆圆的笑脸要写正,注意哈,小姑娘的小辫子稍微翘起来。学生们兴趣盎然地临写着。
本该渠成的“精彩”,却成为遗憾:一是老师让小朋友们看图说话,图上有什么?说完整的话:我看到了一只大公鸡;我看到了一只大白鹅;还有一个小女孩!由于图的“显著”标注,孩子们一下子就“达到老师的意图”。老师正准备继续讲下去,“老师,我……我看还有一棵大树,还有一条小河……”“嗯……是,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个小女孩!”那个小男孩蒙圈儿了。很美的一幅画,教师此时停下来,如果美美地表扬一下这位仔细观察的孩子,将画面用故事的方式完整地描述一下,多好。二是要表演的方式自我介绍“a、o、e”,表演“e”的小朋友将头饰上下戴反了,下面好多孩子发现了,在笑。到他介绍时,老师也发现了,直接将头饰调换过来。多好的“错误”,教育契机啊!“孩子们,你们笑什么呢?”“他将e戴反了!”“反着的e,与正着的e,不一样呢。”顺势比较,小“e”的形象就刻进孩子们脑海中了。三是单韵母“a”上有四种不同形状的帽子,第4声a平时我们什么时候说到?“妈妈说,a,太巧合啦!”“a,我懂了!”说两个就不说了,第1、2、3声也没有下文,此时慢下来,用游戏的方式说说第1、2、3声,效果肯定不错。四是小朋友们表现好,下课后我给你打星。为什么现场不打?不奖励?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在乎着呢,要是表现不好取走一两个星,他肯定会“收敛”,纪律也会空前的好。
细嗅蔷薇,慢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