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舟芙蕖诗囊浅,饮尽茶味禅也香(五)

五 茶韵

        历一场秦汉风烟,听一魏晋逸事,读一首唐诗,临一阕宋词,遇一知音,端一盏茶,这自是君子茶人的风雅。

        中国人爱茶,习惯于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那一盏茶韵中,人们恋恋难舍的不是因为茶的百般功用,也不是因为茶的千般风雅,而是在这种短暂、局促的人生中,找到了日常通向妙趣和自由的小径。

        中国是茶的故乡,到了唐代,茶已成为国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茶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在茶香浮动之中,许多人对一些茶的基本常识,似乎变得影影绰绰。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宛若佳人,清淡而沉静,香气怡人,四时皆宜。有关茶的历史记载中,就有神农氏的传说。秦朝《神农本草》明确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其实,我们的祖先最早喝茶原来是很粗放的。

         直到唐代,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类一起煮饮还很普遍。到了宋代,清饮一派才成为主流,其中也包括花茶。按宋文字记载:“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做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量茶之多少,摘花为伴。”花茶的讲究才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从来佳茗似佳人。茶的芳名,可谓是活色生香、充满灵动韵致。

       比如那些历史的名茶:休宁松萝、敬亭绿雪、蒙顶甘露、涌溪火青、天池茗毫、贵定云雾、青城雪芽、顾渚紫笋、日铸雪芽、雁荡毛峰等。

        在人们的眼中,茶也是一种学问,有众多的流派。

       茶的分类可以根据色泽(外观色泽或汤色)、采摘时间、加工手段、加工工艺、发酵程度、茶叶特点、还有产地等等方式进行严格的区分。比如:

       按照色泽分为:绿茶、白茶、红茶、黄茶、青茶(比如铁观音)、黑茶(比如普洱)。按照采摘时间分为:明前、雨前、春茶、夏茶、秋茶、陈茶等。按照加工手段分为:炒青、洪青、晒青、蒸青。

       按照加工工艺分为:紧压茶、砖茶、饼茶、花茶。按照发酵程度分为:发酵茶(比如红茶)、半发酵茶(比如乌龙茶)。按照茶叶特点分为:形似眉毛的,“眉茶”、“珍眉”;形似瓜子片的,“瓜片”;形似山雀舌的,“雀舌”;形似圆直如针的,“银针”、“松针”;形似而定名的还有“珠茶”、“剑毫”、“绿牡丹”等。

        现在占主流的,是以茶叶的产地再加上其特点的组合命名法,比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君山银针、平水珠茶、苍梧六堡茶、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这些都是闻名遐迩的传统名茶。

        但有一种命名法,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那就是譬如“龙井43”,这除了让我想到满是试管的实验室,没有任何唤起美感的余地。虽然不像碧螺春的旧名:“吓煞人香”那么恐怖吓人(成为贡品后,由清朝皇帝改名为碧螺春),但是毫无生命气息。命名一事,成则千古流传,与茶俱香,败则大煞风景。

         识茶也应是君子茶人的一种素养。

         一杯茶端上来,不同的人可以做出不同层次的判断,识茶如阅人:说绿茶,就像说出她是黄种人一样。说到细嫩炒青,讲明她的国籍了。又进一步,说是龙井或碧螺春,这叫出了人名,原来你认识。至于明前、雨前,大致相当于知道了人的青春岁月,明前约等于二十岁以前,雨前是三十岁之前,秋茶是淡淡苦涩的中年,陈茶就是老年。

          识茶,方知茶有世味,方知茶中含情,茶也能传情。

          曾读到一首民歌,歌中有几句:“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

         借茶传情,将待嫁的少女,形容是藏在叶底的花,羞容半掩,分外动人。若设她同意出来约会,就如同拨开叶子,露出鲜花的真容,该是何等的美艳动人,这样的约会,又怎能不令人向往。

         男人这样邀请女子,女子也可以以茶的名义采取主动。郑板桥有一首《竹枝词》正是如此:“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这位率真的女子,不仅直接火辣地对她看上了眼的帅哥发出了邀请,而且还留下了自家的家庭地址。吃茶,吃茶,一杯茶在手,多少话可以慢慢道来,多少情意可以真诚表白。

       “峨眉十五来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这个诗句动人的描述了一种新茶的传说:只能由年轻未婚的女子来采,采下来的茶叶不放进竹篓,而是含在口中,以保持茶叶的纯正和新鲜,新茶采后不用火焙,而是用薄纸包裹,置于女子胸脯之上。

         在众多的、人们津津乐道的、关于茶的传说里,还有一种传说也许是最温暖的,那就是:在泡茶时腾起的缭绕雾气里,只要心诚,也许就能看见你最想念的人的身影。茶味细细,茶香袅袅,茶心至真,真爱永恒。

         一盏茶,自有茶心在。清心、诚心、闲心、利益熏心、爱心、禅心,在诗人眼中是韵,在文人眼中是闲,在商人眼中是利,在政客眼中是权,在僧者眼中是禅,在情人眼中是爱。万物众生,千古之事,皆落在一杯茶中,茶可以让玄妙转为朴素,将繁复转至简约,令相离再次重逢。

         那天,读到一首题画诗中的诗句:“霜落蒹葭水国寒,浪花云影上渔竿。画成未拟将人去,茶熟香温且自看”。就以一颗清净的茶心,去饮一杯香茶吧,在那香雾弥散处,也许能听到生命的妙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