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哪一年了,第一次读这本中勘助先生的《银汤匙》是因为”奇迹教室“,桥本武老师用它代替语文教材,带领学生精读了三年,把末流学校的孩子近三分之二送进了日本的最高学府。那时强烈地好奇,这是怎样一本奇迹之书啊!所以第一次读它是参照桥本武的课,看书中怎么来的那样多的素材,可以精读三年!
读书日三联中读的会员共读活动,主题为「重读一本书」,共读的打卡任务是挑选着听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的解读音频课,但是,听音频的目的也是唤起阅读的记忆,激起重读之心。恰好才用到这本《银汤匙》,那就重读它吧。
原来的阅读记忆没有剩下多少了,除了那个生性善良、对”我“照顾绝对无微不至的大阿姨的形象,还有一种强烈感受没有改变——这真是一本写作的范文之书!它算是叙写儿童成长的一部小说,但每一小节又是一篇独立的散文,随意翻开一页都可以读下去;它的语言精美,又没有雕琢的痕迹,无比真实。
比如,他写老师抱起他的手上“满是粉笔灰”;南瓜苗那“好像被淡白粉末覆盖的椭圆形嫩叶”,“茶花的白色花瓣轻轻地环绕着黄色华瑞,绽放在深绿色卷曲叶子的上方”……都是很好的细节描写增加画面感可信度的示范。我和孩子一起读过描写「竹笋」的一段内容,孩子吃的竹笋都是处理好的成品,并没有见过新挖出来的竹笋长什么样子。然而仅凭着作者的几句描写,我们可以对照着想象出竹笋的完整样子,并通过搜图得到验证。
更为珍贵的是,作者中勘助作为儿童视角的感受,超级细腻,尽管我们生活背景如此不同,也能唤起一些自己的童年触觉。除了一些自然的描写内容,我很喜欢书中写交朋友的几段经历,交个朋友、想要友谊长存,又不得不面临矛盾、和解,甚至分离,守护友谊,还有上学的烦恼,等等,这些事童年都有过吧,但一个敏感的细腻的孩子才能讲得那么动人。
安·拉莫特在《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中说:任何有本事撑过童年的人,一辈子都不缺题材可写。这部作品做了完美的诠释,再加上中勘助自身在童年时候的身体孱弱、内心敏感,逐渐长大过程中的多思和性格的不屈,这些题材就格外地独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