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主讲学习方法的书,挑选它,说实话也是被它的推荐语所吸引。“我们读了很多书,却只是读到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没有把新旧知识连成一张知识网,长成一棵知识树。”学海无涯,可人的时间与精力却有限,如何在海量的知识中找到自己最需要最重要的为己所用,这其中拼的还是学习方法。
成甲,这位被罗辑思维评为十位“全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得到”最受欢迎的说书人,他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为我们总结出了这本《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其目的就是想为我们解开学习迷思,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帮我们将零碎的知识体系打造为高效的知识管理系统,让我们成为真正有学习力的人。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发现和运用自己的临界知识、常见的核心临界知识及其解释与应用。书中许多知识点和方法对我来说都非常有帮助,迭代了原有不少认知。
一是对知识的判定存在误差。以前读书,虽能沉醉于一时愉悦酣畅的阅读体验中,但掩卷之余其实对我的改变并不大,按作者对“知识”所作的定义,我以前看到、学到的还不一定都是知识,很可能得到的仅是一些信息。“纸上得来终觉浅”,确实,如果我们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与认知,就不能称作真正学到了知识。好比我们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仅是手段,只有学会独立思考了才能谈得上有可能通往自我精进之路。有所学、有所思、有所行动,知行合一,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二是学习贵在专而精,要把时间精力花在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人不能没有目标泛泛而学,得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出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尝试去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散漫式、碎片化学习很难有成效,如果想打造属于自己的临界知识,涉猎的范围一定得更广泛一些,必须消除平时在阅读和学习中的一些偏好及畏难情绪。
三是不要只注重输入而没有输出。以前读书我从不记笔记,所以很多书读过的时间一长,也忘得差不多了。今年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强迫自己做输出,虽写得很散乱,但效果明显要比从前好,因为输出需要加入自己大量的思考。尝试去总结归纳所学到的知识点,并依此来梳理自己的思想与认识,这个学习“反刍”的过程,不仅能加深印象增进理解,同时也能培养人深度思考和反省的能力,长此以往坚持下来,相信学习力一定能得以提高。
在这个信息爆炸,学习更为便捷的时代,想学习知识并不难,难的是从中去伪存精,为己所用。所以,先得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通过学习去摸索掌握少数重要但影响广泛的底层规律,并以此建立起新的联结与认识,这种知识管理能力会形成一种新的学习优势,能帮我们更快速地迭代我们的认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