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一手抱着哭闹的娃,一手刷着手机里的“成功女性”案例,心里翻涌着不甘:“为什么我只能被困在奶粉和尿布堆里?”
半年前的我,也是这样。二胎产后抑郁、24小时连轴转的带娃日常,让我觉得自己像《哪吒2》里那个被“魔丸”定义的哪吒,仿佛被贴上了“全职妈妈”的标签,就注定与梦想绝缘。直到电影里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狠狠戳中了我,我突然意识到:命运的剧本,从来不是别人写的,而是自己撕了重写的。
01 “魔童”觉醒
谁说妈妈只能活在厨房和客厅?
哪吒生来是魔丸,却被父母用爱“逆天改命”;而我,一个带着4岁和1岁娃的普通妈妈,决定用行动撕掉“只能带娃”的标签。
将娃哄睡后学手机拍摄技巧,凌晨四点码字写公众号,连上厕所的5分钟都在构思小红书选题。导演饺子说:“人能否改变命运我不确定,但我不想认命”,这句话成了我的闹钟铃声。
就像殷夫人挺着孕肚上阵杀敌,我也在“战场”上学会了分身术:娃午睡时拍产品图,带娃出去玩时筛选公众号选题,和娃玩耍时找小红书素材。
时间不是挤出来的,是“死磕”出来的。
02 死磕到底
哪有什么“为母则刚”,不过是“不想认输”
《哪吒2》里,李靖写365封血书只为救儿,导演饺子为一条锁链特效死磕半年——而我的“死磕”,是从零开始学习手机拍摄,两个月内接到40个产品合作,这个月正在搭建自己的第一个读书付费社群。
说实话,我的自媒体做得并不出色,粉丝不多,数据也不亮眼。如果天赋不够那就一直重复。稻盛和夫说:“最快的成功方法,就是保持对一件事情的专注,不停地重复、不停地深钻。”当我不停地拍摄一个产品,我终于找到最适合的拍摄场景和最好的角度,不断地重复和反复练习,让拍摄动作成为本能反应。
我们不是“为母则刚”,而是“为梦则狂”。
03 逆袭背后
爱是盔甲,不是枷锁
电影里,哪吒的父母从未用“完美小孩”的标准绑架他,而是用无条件的爱托举他飞翔。我也把这种“托举式育儿”用在自己身上:允许自己犯错,接纳偶尔的崩溃,甚至让娃参与拍摄——他们捣乱的画面,反而成了最美好的记忆。
正如敖丙的父亲最终道歉:“你的路要你自己去闯”,我也在育儿中学会了“放手”:让孩子看我如何一边带娃一边追梦,比100句“你要努力”更有力量。
最好的教育,是活成孩子的榜样。
04 写给所有“魔童妈妈”
你的混天绫,正在发光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如果你也困在“妈妈”的身份里,不妨问问自己:
- 深夜刷手机时,你是在逃避,还是在寻找机会?
- 孩子的哭声里,是否也藏着你的梦想在呐喊?
《哪吒2》的导演饺子曾是医学学霸,却用10年“不务正业”换来百亿票房神话;而我,一个普通妈妈,用半年时间证明:再小的努力,乘以365天都是奇迹。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育儿再忙,你我都配追光。”
如果你也想把带娃的“琐碎”变成人生的“铠甲”,欢迎关注我,我会持续分享育儿和个人成长干货,如果你喜欢读书也可以加入我的读书营。欢迎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