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子是个好东西。做事之前总得多想想。比如说今天,我找老师约定见面的时间,如果我只是一门心思地保证我的时间是充裕的,其实并不一定能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再确定这个见面时间的时候,我是尽量站在老师的角度去确定这个时间。这样做的好处不只是在于“讨好”了老师,对我而言,通过短短的思考,我或许能得到更多与老师的交流时间,甚至说不定可以通过这段时间给老师留一个比较好的印象——而这才是我的最终目的。
所以,与其说我是在讲思考的长处,其实也更想说明细节的作用。细节不一定能决定成败,但一定可以引导事件的走向。
2.我为什么执着于在进行抄写工作时听歌?其实不是我有意不认真对待工作,其实仅仅是因为我喜欢听歌。抄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繁琐的事,人们在长时间进行这样的工作时往往难于坚持,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我认为这时,不妨对自己的情绪进行中和。同时做两件事不是不可能的,两件事进行的频率不同,所以会产生互补的效应,因此很容易将两件事完成。其实就像我们在上厕所的时候看书,看书使上厕所的负面情绪被掩盖掉了,因此会令那些上厕所有困难的人情绪放松,反之又产生正向影响。
听好听的音乐,我会忍不住继续听下去,既然选择多听一会儿,就会不自觉地再多写一些作业。这样,就叫相互正向影响。
3.打扮和成绩有必然联系吗?我认为是有的。一般那些打扮越精致越得体的人,成绩往往会更好。社会的规则就是这样,适者生存,择优而取。有实力的人可能会比得过单纯的外貌主义者,但同样也会“打不过”有同样实力的精致感营造者。我觉得这种社会观点太正常也太贴心了。我们往往活在不太公平的潜规则中,所以很少有机会看到如此清晰明了的行业要求,所以我们更要珍惜自己的这份机会,丰满羽翼,时机已到就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