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初识《三字经》时的懵懂、迷惑不解被活生生的现实解释的底澈清澄,多年来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生活中人情世故、风俗民情的变迁,眼见的幼时记忆里许许多多淳厚、朴实的民风在经济大潮中一一为金钱所蚀,我的心不禁迷茫起来了。茫然中脑海里突然闪现出即将消失的村庄——麦秸坪。我眼前猛然一亮,那里或许该是完好如初的样子吧?
带着无限期冀,2014年6月15日我们踏上了重游麦秸坪的崎岖山路。天有道,天亦有情,前几天连续多日的三十七、八度高温在今日退却了,太阳捉迷藏般的躲进了厚厚的云层之中,一会儿淘气的从云层中透出一小半笑脸,马上又害羞般的匆匆退去,逗得云彩不时的变幻着色彩。小道两边青青的野草散发出的幽香混合着刚刚收割过的小麦麦茬发出的独有的香气在空中弥散开来,缕缕微凉的山风徐徐吹来,逍遥自在的蜜蜂蝴蝶翩翩起舞在前面为我们引着路,各种野花、野果不住的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四处环视着。路边沟壑里的杂树枝繁叶茂,苍翠欲滴。不知名的野鸟和山知了的清脆鸣叫声在耳畔萦绕着,这时候用上心旷神怡这个词再恰当不过了,顿觉步履轻盈的我们加快了前行的步伐……
搜寻着记忆中每段路边的标志性景物,不知不觉中熟悉的村庄影子便扑入了眼帘,来到了心中的圣地,急切的在想了无数次的长石条上坐定,匆匆拿出准备好的食物,彼此嬉戏玩笑着准备开餐。突然,看见一个年约六十岁的妇女,挎着一大篮子黄橙橙的杏子上到台阶上朝我们走来,“山里人的确不容易,买吧……”脑子里不假思索闪过这个念头,从朋友们的目光中也读出了他们的同样的想法。“自家种的,你们吃吧,吃不完带走点,今天孩子们都回来割麦子,下午都该走了,摘了些杏让他们带,随后再去菜园里给你们弄点菜……,我回家做饭,你们随我们一起吃。”还没有等我们说出道谢的话,老太太放下篮子利索的转身离去,泯失多年的憨厚笑容在她的那张淳朴的脸上流露出来,山里人憨厚老实的念想在脑海里一下子复苏了。大家顿时都呆住了,都在为刚才认为老太婆是为了向我们推销杏子的想法而惭愧。朦胧中望着老太太远去的背影,顿觉高大了许多。正在我们不知所措之际,一个平日里感情细腻、临事不迷的同事赶紧切开西瓜,捧着一半朝老太太家里走去,其余几个同事也奔到麦场里,边帮老太太的两个儿子张罗着安装脱粒机边幸福的述说着自己小时候割麦、麦场打麦的情境……如今,也就在这深山里还保留着这样的生产方式吧。联合收割机的出现的确把人们从繁重的麦收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恐怕人们再也体会不到当初那种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累并快乐着的幸福滋味了。
为了不再打扰人家,我们告别他们匆匆踏上返程。车上不知谁念起了这样一段文字:30年前,一群年轻人在跳迪斯科,完全不顾及老年人的感受。30年后,一群老年人在跳广场舞,完全不顾及年轻人的感受。原来是同一批人啊!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刚刚找到世外桃源的幸福,瞬间被这段话打碎了,一边是社会发展,一边是沿袭多年的传统美德,该如何走出一条两者共同兼顾的发展道路呢?我再次陷入深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