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存在能够还原殷契的遗存
二里头遗址的先民,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夏文化、夏人族属及夏王朝遗址!
二里头是帝喾后裔在此经营的方国遗址,历经数世,可能经历了唐、虞、蜀、夏代早期故都城广大、出土文物众多,有大量的玉礼器,大型的宫殿群……但是,这些并不是“王权”的表象,也不是代表维持“王权”的宫廷礼仪。
1、帝喾迁阏伯(契)于河洛商地,使契有了一方之地,为诸侯。故绿松石制成“小棱形”方片,或“棱形”图案;而不使用“正方形”或“大”方片,这表明其身份不具有“天下土方”,这点很重要。
2、帝喾迁阏伯(契)于商丘,主辰;辰龙星也。庙主葬式为侧身直肢,头朝北,面向东;绿松石龙图案呈“头向西北、尾向东南”;庙主为二次庙葬,葬于宗庙之内。此方向上的安排,体现庙主从何处而来,主商星是对应的。
3、龙形器细身、蜷尾,龙身有脊线,弯曲有致,跃然欲生,呈蛇形。这些都是特别的安排:蛇为龙子,表明契的龙子身份;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龙,也就没长全,不是王天下的兽龙。
4、帝喾,德木,五行属木;木色青,故选用绿松石来制作龙形器,表明其身份特征。
5、帝喾龙图腾为貘兽(即夔龙,之前发布的文章已详解)。龙形器为巨头,表明其身份特征传承帝喾而来故“大”,且它用的是帝喾貘龙(夔龙)兽面来表明其身份。
6、绿龙原先应该是粘在某种有机物上,其所依托的有机物已腐朽,仅在局部发现白色灰痕;此器置于庙主骨架之上,由肩部至髋骨处;头上尾下,很可能是斜放于庙主右臂之上,呈拥揽之状。
今人把这种挂在身上的条子,叫“绶带”,它是荣誉的象征;古人也称这种带为“绶带”,不过它是权力的象征。
传说,古代的“权带”是用贝皮(贝,一种传说中的动物,所有动物都怕它,其大小如狗,皮极其珍贵)做成的。
古传:绶带不是拿来扎腰的,十条豹筋也比不上它坚韧,亮亮的带子像龙的花皮,再快的砍刀也砍不断;绶带代表商洛的河流平原,所有的殷人都要对它低头,它装着天神的意愿。
戴“绶带”的人,就是这地方的主人。它代表“权”,是权威的、高能的、力量大的人,是拿主意的头人所拥有的。
7、庙主脖子上挂着一串海贝,有的组合成花瓣状。头部放三个斗笠形白陶器,其顶上还各缀有一颗绿松石珠。
贝为女性阴器象征,此意谓其是殷人的传播者,希望商人生生不息、繁衍不止。斗笠,表明他是天帝·喾之子。
8、绿松石龙形器,腰间系以铜铃,铃内有玉质铃舌;铃表面黏附一层红漆皮和纺织品印痕。
阏伯(契)在唐尧之时为“火正”,在舜时为“司徒”。火正、司徒负责祀火、定时、教化民时,及作五品之教(即教五常,父、母、兄、弟、子等礼仪)。故以铃作呼唤、警示、提防、告知等;红漆,以火色作令,禁行令止,号令于人,是布政之官。
9、有龙形器的这座庙下重屋,又是这些中最接近3 号建筑墓址中轴线的一座,它的规模高于以往在宫殿区周围甚至它近旁发现的同类庙主。
如此更加可以推断,带龙绶带的庙主大概率就是帝喾之子契(阏伯),或是喾之功著于世的孙辈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