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社会到秦朝统一货币之前,贝壳都被用作货币。你既可以用贝壳来购物,也可以用它来缴税。年少时我还曾畅想过原始社会的“致富捷径”——去海边捡贝壳!
可惜当年读书少啊,当时的我并不知道一个基本的道理——货币需要具备一个最关键的特点,就是较难取得。我们今天觉得贝壳很容易获得,但事实上对于古代的中国人来说,他可能终其一生都看不到大海,更别提“捡贝壳”了。在安阳发现的贝壳,主要都是来自离安阳非常远的印度洋,而黄河流域的贝壳又十分稀缺,这就意味着货币供给是相对固定的。不过这也存在一个问题,贝壳可以被采集,却不能被制造。当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时,根本无法制造出更多的贝壳。
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在青铜时代,当中国经济的扩张超过了天然贝壳,满足货币需求的能力时,人们就开始采用别的办法,比如用青铜仿制的贝壳来交易。再往后,金属制造的古货币还变成了不同的形式,有铲形或者刀型等,最终发展为便于携带的圆形方孔钱。当然,金银一直被认为是价值比较高的金属货币。
纸币的出现,则到了唐朝。唐朝时,为了与中央政府保持强有力的联系,各个省都在都城设有进奏院,它们有一些类似于中转银行的功能。比如四川的商人在都城贩卖商品,然后在本省的进奏院存下他们的利润,进奏院写给商人们的收据成为飞钱。飞钱分为两个部分,一半由商人持有,另一半则由进进奏院持有。但是让他们返回自己的省份时,他们只将其持有的一半收据向政府部门出示,以获得全额付款。交子系统避免了铜钱流回各省,增加了国家的货币供给。毫无疑问,飞钱是飞钱的雏形,但它是否可以流通我们尚未可知。
宋朝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改进,让纸张开始作为一种存储和廉价传播信息的媒介。宋代发行的纸币首次采用了四色铜版印刷技术,这和今天用来打印彩色书的技术相同,宋代的桑皮纸技术,在四川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桑皮纸成为第一种可以经年传递和流通的票据媒介。(交子首先出现在四川)
为什么交子会首先出现在四川呢?在宋代,四川是中国主要的军事前线,它的三面都环绕着侵略者。四川的经济有一个奇怪的特点——通用铁钱。虽然商人们更喜欢用铜钱,但铜钱在四川是被禁止使用的。当时的政府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宝贵的铜铸币流向西部少数民族政权,比如金国以及吐蕃。但是铁钱太重而太难以使用,在当时的四川,买一斤盐就要花费一斤半的四川铁币。这个问题由此引发了世界史上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纸币的出现。
交子的发行一开始并没有门槛,无数各式各样的私人钞票增发,这导致了普遍的滥用和诉讼的激增。后来政府限制了商人的发行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规范票据的发行,只有16家商号被授予“交子”的本票垄断印刷权。后来私人教子的系统崩溃,中国政府撤销了四川纸币的私人垄断权,将纸币印刷权国有化,建立“交子务”,发行现金准备率约为30%的票据。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国家的信用保证才是纸币流通的保障。
比较特别的是,盐业专卖权成为中国古代政府金融体系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国家以票据形式授予商人购买和转售盐的权利。围绕着盐钞形成了一个次级市场,人们开始将它作为钱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是一种复杂的用作交换媒介的商品期货。
古代的金融机构还有一个有趣的组成部分——典当业。目前可以追踪到的当票的起源是长安,每张当票都记录了便携式的财富的简单信息,任何有转售价值的物品都可以作为短期借款的保证金。最有趣的是,当票中包含了长安的三个地名,分别是延兴门、观音寺和昇道坊。这些地址都指向位于长安东南角附近的典当行。一般被典当的物品大部分都是些穿过的衣服,偶有一些贵重物品,比如丝绸首饰等。从某方面来说,私人耐用物品的二级市场,和以此类物品为抵押的金融体系,其实是一种价值储藏的手段。与现金不同的是,保养良好的耐用商品一直被用作对冲通货膨胀的工具。
今天阅读的书目是《千年金融史》第二部分——中国的金融遗产。通过今天的阅读,我似乎对“钱”有了更深的理解。只有一个问题尚且存疑:假如当票可以流通,那么它可以算作是钱吗?